Magnet coil framework for supporting closed-loop connection of stacked superconducting coils and use method of magnet coil framework

23-06-2023 дата публикации
Номер:
CN116313373A
Контакты:
Номер заявки: 20-10-20238473.X
Дата заявки: 06-03-2023

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及其使用方法

附图说明

[0031]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2]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发明中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3a为本发明中光滑圆柱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35]

图3b为本发明中第一支撑圆柱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36]

图3c为本发明中第二支撑圆柱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37]

图4为现有技术中单饼线圈的出线示意图;

[0038]

图5为实施例3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6为本发明中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7a为实施例4中两个堆叠线圈的采用第一支撑圆柱的闭环连接示意图;

[0041]

图7b为实施例4中两个堆叠线圈的采用第二支撑圆柱的闭环连接示意图;

[0042]

图8a为实施例5中多个堆叠线圈的采用第一支撑圆柱的闭环连接示意图;

[0043]

图8b为实施例5中多个堆叠线圈的采用第二支撑圆柱的闭环连接示意图;

[0044]

图9a为本发明中接头在第一支撑圆柱上的缠绕示意图;

[0045]

图9b为本发明中接头在第二支撑圆柱上的缠绕示意图。

[0046]

图中标号:

[0047]

上盖板1、下盖板2、线圈骨架3、架体31、上饼架体311、分道片312、下饼架体313、线圈32、上饼线圈321、下饼线圈322、光滑圆柱4、第一支撑圆柱5、第一圆柱体51、第一凸起52、第二凸起53、第三凸起54、第一连接块55、第二支撑圆柱6、第二圆柱体61、第四凸起62、第五凸起63、第二连接块64。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超导磁体线圈领域,具体地,涉及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及其使用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9]

实施例1

[005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2、线圈骨架3以及圆柱,圆柱分布于下盖板2上,线圈骨架3连接于上盖板1和下盖板2中间,且线圈骨架3的接头连接于圆柱上。上盖板1上均匀分布有四个圆孔,圆孔与圆柱一一对应连接。

[0051]

工作原理:将线圈骨架3端部引出线连接做成接头,形成闭合线圈,将闭合线圈的接头绕于圆柱上,在线圈骨架3的端部引出线纵向改变位置时,圆柱为线圈骨架3的端部引出线提供螺旋转向支撑、并使其位置进行改变。

[0052]

实施例2

[0053]

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第一支撑圆柱5和第二支撑圆柱6的结构,使其表面形成螺纹轨迹,使对应接头缠绕时不易损伤,具体的:

[0054]

圆柱包括光滑圆柱4、第一支撑圆柱5以及第二支撑圆柱6,第一支撑圆柱5和第二支撑圆柱6分别与光滑圆柱4位于下盖板2上两侧直线边上。光滑圆柱4对称分布于下盖板2一端,第一支撑圆柱5和第二支撑圆柱6对称分布于下盖板2另一端。如图3a所示,光滑圆柱4为平柱,如图3b、3c所示,第一支撑圆柱5和第二支撑圆柱6为凹柱。光滑圆柱4在线圈骨架3的端部引出线纵向改变位置时提供螺旋转向支撑,第一支撑圆柱5和第二支撑圆柱6上设有螺纹轨迹,通过螺纹轨迹使闭合线圈的接头在纵向上改变位置。

[0055]

如图3b所述,第一支撑圆柱5包括第一圆柱体51、第一凸起52、第二凸起53以及第三凸起54,第三凸起54分布于第一圆柱体51的一端,第一凸起52分布于第一圆柱体51的另一端,多个第二凸起53间隔分布于第一圆柱体51的中间。第一凸起52、第二凸起53以及第三凸起54之间形成第一支撑圆柱5上的螺纹轨迹。

[0056]

如图3c所述,第二支撑圆柱6包括第二圆柱体61、第四凸起62以及第五凸起63,第四凸起62分布于第二圆柱体61的一端,多个第五凸起63间隔分布于第二圆柱体61的中间。第四凸起62、第五凸起63以及第二圆柱体61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支撑圆柱6上的螺纹轨迹。

[0057]

优选的,多个第三凸起54间隔分布于第一圆柱体51的一端,多个第一凸起52间隔分布于第一圆柱体51的另一端,实现第一支撑圆柱5的减重。多个第四凸起62间隔分布于第二圆柱体61的一端,实现第二支撑圆柱6的减重。

[0058]

由于线圈32采用超导带材,而超导材料的高宽厚比,超导带材在宽度方向上弯折时,容易导致带材损伤。故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圆柱5和第二支撑圆柱6上的螺纹轨迹的宽度≥对应接头的宽度,使超导带材绕于螺纹轨迹上时不易损伤。

[0059]

工作原理:将线圈骨架3中顶端引出线先绕于光滑圆柱4上降低纵向差后,和末端引出线对接,形成首尾接头;将线圈骨架3中其余相邻的中间引出线先绕于光滑圆柱4上降低纵向差后,再进行两两对接,形成中间接头;如图9b所示,将首尾接头绕于第二支撑圆柱6的螺旋轨迹上,如图9a所示,将中间接头绕于第一支撑圆柱5的螺旋轨迹上,形成线圈闭环连接。

[0060]

实施例3

[0061]

本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完成的,线圈32通过引出线的两两相对接,形成闭环连接,具体的:

[0062]

如图5-6所示,线圈骨架3包括架体31和线圈32,架体31堆叠连接,线圈32分别绕于架体31上。架体31包括上饼架体311、分道片312以及下饼架体313,上饼架体311和下饼架体313之间设有分道片312,分道片312为上饼架体311和下饼架体313提供隔离面。线圈32包括上饼线圈321和下饼线圈322,上饼线圈321缠绕于上饼架体311上,下饼线圈322缠绕于下饼架体313上。如图6所示,上饼线圈321和下饼线圈322的最内匝引出线通过分道片312的间隙连接过度,如图5所示,上饼线圈321和下饼线圈322的最外匝的引出线在线圈的最外侧,便于连接。

[0063]

工作原理:将上饼线圈321和下饼线圈322的最内匝引出线连接,再将顶部的架体31中上饼线圈321的引出线绕于光滑圆柱4上减少纵度差后、与底部的架体31中下饼线圈322的引出线相连接,形成首尾接头。再然后,将顶部的架体31中下饼线圈322的引出线绕于光滑圆柱4上减少纵度差后、与其相邻的下侧架体31中上饼线圈321的引出线连接,形成中间接头,并依次类推,直至与底部的架体31中上饼线圈321的引出线连接,从而使线圈骨架3形成闭环连接。最后,如图9a-9b所示,将首尾接头顺着第二支撑圆柱6的螺纹轨迹绕接于第二支撑圆柱6周围,将中间接头顺着第一支撑圆柱5的螺纹轨迹绕接于第一支撑圆柱5周围。

[0064]

实施例4

[0065]

本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完成的,采用两个架体31进行堆叠,使其形成闭环连接,具体的:

[0066]

如图7a-7b所示,上架体31的上饼线圈321引出线先绕于光滑圆柱4上,使引出线通过旋转缠绕的方式在纵向上改变位置后,使其与下架体31的下饼线圈322引出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再将两根引出线进行对接,形成首尾接头,并将首尾接头根据自身纵向上的高度绕于第二支撑圆柱6的底部。

[0067]

上架体31的下饼线圈322引出线先绕于光滑圆柱4上,使引出线通过旋转缠绕的方式在纵向上改变位置后,使其与下架体31的上饼线圈321引出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再将两根引出线进行对接,形成中间接头,并将中间接头根据自身纵向上的高度绕于第一支撑圆柱5上。

[0068]

实施例5

[0069]

本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完成的,采用多个架体31进行堆叠,使其形成闭环连接,具体的:

[0070]

如图8a-8b所示,采用四个光滑圆柱4,并将其两两堆叠,分别置于下盖板2的两侧边上,且使堆叠的两个光滑圆柱4高度高于上架体31的上饼线圈321引出线的高度。采用两个第一支撑圆柱5进行堆叠,使第一支撑圆柱5最顶部的螺纹轨迹的高度高于中间架体31的上饼线圈321引出线的高度。

[0071]

上架体31的上饼线圈321引出线先绕于光滑圆柱4上,使引出线通过旋转缠绕的方式在纵向上改变位置后,使其与下架体31的下饼线圈322引出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再将两根引出线进行对接,形成首尾接头,并将首尾接头根据自身纵向上的高度绕于第二支撑圆柱6的底部螺纹轨迹上。

[0072]

上架体31的下饼线圈322引出线先绕于光滑圆柱4上,使引出线通过旋转缠绕的方式在纵向上改变位置后,使其与中间架体31的上饼线圈321引出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再将两根引出线进行对接,形成中间接头,并将中间接头根据自身纵向上的高度绕于相对应的第一支撑圆柱5螺纹轨迹上。

[0073]

中间架体31的下饼线圈322引出线先绕于光滑圆柱4上,使引出线通过旋转缠绕的方式在纵向上改变位置后,使其与下架体31的上饼线圈321引出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再将两根引出线进行对接,形成中间接头,并将中间接头根据自身纵向上的高度绕于相对应的第一支撑圆柱5螺纹轨迹上。

[0074]

更为具体的,随着架体31数量的增加,使其堆叠线圈32增多,随着线圈32增多,用于中间接头环绕的第一支撑圆柱5和为引出带材提供转向的光滑圆柱4的高度也相应增加,光滑圆柱4可为多根引出线提供转向,第一支撑圆柱5上可以绕多根中间接头。

[0075]

如图8a-8b所示,3个堆叠线圈的闭环连接,为了方便展示,图中适当的隐藏了图1较佳实施例架体的部分元件,比如上盖板1,并且增大了堆叠线圈32之间的高度。另外接头在第一支撑圆柱5和第二支撑圆柱6上的缠绕方式在图9a-图9b中示出。更多的堆叠线圈32的连接方式可参考图8a-8b,增加相应圆柱的高度即可。

[0076]

实施例6

[007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施例1-5中任一项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8]

S1、将上饼线圈321缠绕于上饼架体311上,下饼线圈322缠绕于下饼架体313上,并将上饼线圈321和下饼线圈322的最内匝引出线通过分道片312对接,将多个架体31堆叠,组装成开环超导线圈的线圈骨架3;

[0079]

S2、并将顶部架体31中上饼线圈321的引出线绕于光滑圆柱4上减少纵度差后、与底部第二架体31中下饼线圈322的引出线相连接,形成首尾接头;

[0080]

S3、将相邻两个架体31中,上侧架体31中下饼线圈322的引出线绕于光滑圆柱4上减少纵度差后、与下侧架体31中上饼线圈321的引出线相连接,形成中间接头;

[0081]

S4、将首尾接头顺着第二支撑圆柱6的螺纹轨迹绕在绕接于第二支撑圆柱6周围,将中间接头顺着第一支撑圆柱5的螺纹轨迹绕在绕接于第一支撑圆柱5周围;

[0082]

S5、将上盖板1和下盖板2通过平头对锁螺丝分别连接于线圈骨架3的上下侧。

[0083]

实施例7

[0084]

本实施例7是在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完成的,采用多个架体31堆叠连接,绕接线圈后形成线圈骨架3,并将线圈骨架3进行闭合连接形成永磁体,具体的:

[0085]

将多个线圈32分别绕接于相对应的架体31上,使其形成线圈骨架3。线圈32采用超导线圈,超导线圈堆叠可以产生强磁场。再将多个线圈32按照以上实施例的方法进行闭合连接,从而形成闭环磁体线圈。由于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其磁场衰减很慢,一定时间段内可以将其当做具有强磁场的永磁体。

[0086]

更为具体的,考虑到本实施例中需要多个架体31,为了节省磁体体积,闭合线圈需要安装在架体31内部侧边,并需要将其固定以免因为磁体的机械振动而移动。

[0087]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88]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常用的将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技术手段是将超导线圈固定在架体上,引出超导带材制作闭合线圈,这种方法下磁体线圈不仅结构杂乱,而且引出的超导带材极易折损,成品率较差,维护成本较高。因此在将堆叠线圈装配成磁体时,需要支撑架体将接头,以及线圈合理地固定,本发明即解决了这个问题。

[0003]

经现有技术专利文献检索发现,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12365637U,公开了一种无液氦超导磁体线圈骨架结构,属于无液氦超导磁体领域,解决了现阶段的超导磁体线圈骨架结构在初次励磁过程中由于相邻超导线圈发生相对摩擦发热而导致超导线圈失超的问题。包括架体本体和超导线圈,所述架体本体沿其轴向间隔布置有架体线槽;所述架体本体在架体线槽内还设有绝缘架体,所述绝缘架体具有供所述超导线圈绕制的副线槽;所述超导线圈中相邻两层超导线之间均设有环氧树脂层,使得超导线圈中的超导线之间不易发生相对的滑移摩擦,从而降低了在超导线圈励磁过程中相邻超导线之间发生相对摩擦产热而造成超导线圈失超的概率。因此,该文献与本发明所介绍的方法是属于不同的发明构思。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及其使用方法。

[0005]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线圈骨架以及圆柱,圆柱分布于下盖板上,线圈骨架连接于上盖板和下盖板中间,且线圈骨架的接头连接于圆柱上;

[0006]

将线圈骨架端部引出线连接做成接头,形成闭合线圈,将闭合线圈的接头绕于圆柱上,在线圈骨架的端部引出线纵向改变位置时,圆柱为线圈骨架的端部引出线提供螺旋转向支撑、并使其位置进行改变。

[0007]

一些实施例中,圆柱包括光滑圆柱、第一支撑圆柱以及第二支撑圆柱,光滑圆柱分布于下盖板一端,第一支撑圆柱和第二支撑圆柱分布于下盖板另一端;

[0008]

光滑圆柱在线圈骨架的端部引出线纵向改变位置时提供螺旋转向支撑,线圈骨架端部引出线做成的接头相应缠绕在第一支撑圆柱和第二支撑圆柱上。

[0009]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圆柱包括第一圆柱体、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以及第三凸起,第三凸起分布于第一圆柱体的一端,第一凸起分布于第一圆柱体的另一端,第二凸起间隔分布于第一圆柱体的中间。

[0010]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圆柱包括第二圆柱体、第四凸起以及第五凸起,第四凸起分布于第二圆柱体的一端,第五凸起间隔分布于第二圆柱体的中间。

[0011]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以及第三凸起之间形成第一支撑圆柱上的螺纹轨迹,第四凸起、第五凸起以及第二圆柱体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支撑圆柱上的螺纹轨迹。

[0012]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圆柱和第二支撑圆柱上的螺纹轨迹的宽度≥对应接头的宽度。

[0013]

一些实施例中,将线圈骨架中顶端引出线先绕于光滑圆柱上降低纵向差后,和末端引出线对接,形成首尾接头;将线圈骨架中其余相邻的中间引出线先绕于光滑圆柱上降低纵向差后,再进行两两对接,形成中间接头;

[0014]

将首尾接头绕于第二支撑圆柱上,将中间接头绕于第一支撑圆柱上,形成线圈闭环连接。

[0015]

一些实施例中,线圈骨架包括架体和线圈,架体堆叠连接,线圈分别绕于架体上;

[0016]

架体包括上饼架体、分道片以及下饼架体,上饼架体和下饼架体之间设有分道片,分道片为上饼架体和下饼架体提供隔离面;

[0017]

线圈包括上饼线圈和下饼线圈,上饼线圈缠绕于上饼架体上,下饼线圈缠绕于下饼架体上,上饼线圈和下饼线圈的引出线在线圈的最外侧,且上饼线圈和下饼线圈的最内匝通过分道片的间隙连接过度;

[0018]

将顶部架体上上饼线圈的引出线绕于光滑圆柱上减少纵度差后、与底部第二架体上下饼线圈的引出线相连接,形成首尾接头;

[0019]

相邻两个架体中,上侧架体上下饼线圈的引出线绕于光滑圆柱上减少纵度差后、与下侧架体上上饼线圈的引出线相连接,形成中间接头;

[0020]

将首尾接头绕于第二支撑圆柱上,将中间接头绕于第一支撑圆柱上,形成线圈闭环连接。

[0021]

一些实施例中,上盖板上设有圆孔,圆孔与圆柱相匹配。

[002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

S1、将上饼线圈缠绕于上饼架体上,下饼线圈缠绕于下饼架体上,并将上饼线圈和下饼线圈的最内匝引出线通过分道片对接,将多个架体堆叠,组装成开环超导线圈的线圈骨架;

[0024]

S2、并将顶部架体中上饼线圈的引出线绕于光滑圆柱上减少纵度差后、与底部第二架体中下饼线圈的引出线相连接,形成首尾接头;

[0025]

S3、将相邻两个架体中,上侧架体中下饼线圈的引出线绕于光滑圆柱上减少纵度差后、与下侧架体中上饼线圈的引出线相连接,形成中间接头;

[0026]

S4、将首尾接头顺着第二支撑圆柱的螺纹轨迹绕接于第二支撑圆柱周围,将中间接头顺着第一支撑圆柱的螺纹轨迹绕接于第一支撑圆柱周围;

[0027]

S5、将上盖板、线圈骨架以及下盖板通过固定件依次连接。

[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9]

(1)本发明通过下盖板上的四个圆柱体为堆叠线圈的转向和连接提供支撑,解决了高宽厚比堆叠线圈闭环连接的问题,保证了磁体线圈的结构稳定和紧凑;

[0030]

(2)本发明通过支撑架体将超导磁体线圈固定,超导线圈堆叠放置,闭合线圈等易折损的器件得到了机械保护,大大降低了维护和检修成本。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agnet coil framework for supporting closed-loop connection of stacked superconducting coils and a using method of the magnet coil framework, and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uperconducting magnet coils. The magnet coil framework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plate, a lower cover plate, a coil framework and cylinders, the cylinders are distributed on the lower cover plate, the coil framework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upper cover plate and the lower cover plate, and a connector of the coil framework is connected to the cylinders; end leading-out wires of the coil framework are connected to form a connector to form a closed coil, the connector of the closed coil is wound on the cylinder, and when the end leading-out wires of the coil framework longitudinally change positions, the cylinder provides spiral steering support for the end leading-out wires of the coil framework, and the positions of the end leading-out wires of the coil framework are changed. The cylinders provide support for steering and connection of the stacked coil, the problem of closed-loop connection of the stacked coil with the high width-to-thickness ratio is solved, and it is guarante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magnet coil is stable and compact; the coil is fixed through the stacked frame bodies, so that devices which are easy to break such as the closed coil are mechanically protected, and th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cost is greatly reduced.



0001.

1.一种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2)、线圈骨架(3)以及圆柱,所述圆柱分布于所述下盖板(2)上,所述线圈骨架(3)连接于所述上盖板(1)和所述下盖板(2)中间,且所述线圈骨架(3)的接头连接于所述圆柱上;

将所述线圈骨架(3)端部引出线连接做成接头,形成闭合线圈,将闭合线圈的接头绕于所述圆柱上,在所述线圈骨架(3)的端部引出线纵向改变位置时,所述圆柱为所述线圈骨架(3)的端部引出线提供螺旋转向支撑、并使其位置进行改变。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包括光滑圆柱(4)、第一支撑圆柱(5)以及第二支撑圆柱(6),所述光滑圆柱(4)分布于所述下盖板(2)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圆柱(5)和所述第二支撑圆柱(6)分布于所述下盖板(2)另一端;

所述光滑圆柱(4)在所述线圈骨架(3)的端部引出线纵向改变位置时提供螺旋转向支撑,所述线圈骨架(3)端部引出线做成的接头相应缠绕在所述第一支撑圆柱(5)和所述第二支撑圆柱(6)上。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圆柱(5)包括第一圆柱体(51)、第一凸起(52)、第二凸起(53)以及第三凸起(54),所述第三凸起(54)分布于所述第一圆柱体(51)的一端,所述第一凸起(52)分布于所述第一圆柱体(5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凸起(53)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圆柱体(51)的中间。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圆柱(6)包括第二圆柱体(61)、第四凸起(62)以及第五凸起(63),所述第四凸起(62)分布于所述第二圆柱体(61)的一端,所述第五凸起(63)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圆柱体(61)的中间。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52)、所述第二凸起(53)以及所述第三凸起(54)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支撑圆柱(5)上的螺纹轨迹,所述第四凸起(62)、所述第五凸起(63)以及所述第二圆柱体(61)另一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支撑圆柱(6)上的螺纹轨迹。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圆柱(5)和所述第二支撑圆柱(6)上的螺纹轨迹的宽度≥对应接头的宽度。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线圈骨架(3)中顶端引出线先绕于所述光滑圆柱(4)上降低纵向差后,和末端引出线对接,形成首尾接头;将所述线圈骨架(3)中其余相邻的中间引出线先绕于所述光滑圆柱(4)上降低纵向差后,再进行两两对接,形成中间接头;

将所述首尾接头绕于所述第二支撑圆柱(6)上,将所述中间接头绕于所述第一支撑圆柱(5)上,形成线圈闭环连接。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3)包括架体(31)和线圈(32),所述架体(31)堆叠放置,所述线圈(32)分别绕于所述架体(31)上;

所述架体(31)包括上饼架体(311)、分道片(312)以及下饼架体(313),所述上饼架体(311)和所述下饼架体(313)之间设有所述分道片(312),所述分道片(312)为所述上饼架体(311)和所述下饼架体(313)提供隔离面;

所述线圈(32)包括上饼线圈(321)和下饼线圈(322),所述上饼线圈(321)缠绕于所述上饼架体(311)上,所述下饼线圈(322)缠绕于所述下饼架体(313)上,所述上饼线圈(321)和所述下饼线圈(322)的引出线在线圈的最外侧,且所述上饼线圈(321)和所述下饼线圈(322)的最内匝通过所述分道片(312)的间隙连接过度;

将顶部所述架体(31)上所述上饼线圈(321)的引出线绕于所述光滑圆柱(4)上减少纵度差后、与底部所述第二架体(31)上所述下饼线圈(322)的引出线相连接,形成首尾接头;

相邻两个所述架体(31)中,上侧所述架体(31)上所述下饼线圈(322)的引出线绕于所述光滑圆柱(4)上减少纵度差后、与下侧所述架体(31)上所述上饼线圈(321)的引出线相连接,形成中间接头;

将所述首尾接头绕于所述第二支撑圆柱(6)上,将所述中间接头绕于所述第一支撑圆柱(5)上,形成线圈闭环连接。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上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圆柱相匹配。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堆叠超导线圈闭环连接的磁体线圈骨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上饼线圈(321)缠绕于所述上饼架体(311)上,所述下饼线圈(322)缠绕于所述下饼架体(313)上,并将所述上饼线圈(321)和所述下饼线圈(322)的最内匝引出线通过所述分道片(312)对接,将多个所述架体(31)堆叠放置,组装成开环超导线圈的所述线圈骨架(3);

S2、并将顶部所述架体(31)中所述上饼线圈(321)的引出线绕于所述光滑圆柱(4)上减少纵度差后、与底部所述第二架体(31)中所述下饼线圈(322)的引出线相连接,形成首尾接头;

S3、将相邻两个所述架体(31)中,上侧所述架体(31)中所述下饼线圈(322)的引出线绕于所述光滑圆柱(4)上减少纵度差后、与下侧所述架体(31)中所述上饼线圈(321)的引出线相连接,形成中间接头;

S4、将首尾接头顺着所述第二支撑圆柱(6)的螺纹轨迹绕接于所述第二支撑圆柱(6)周围,将中间接头顺着所述第一支撑圆柱(5)的螺纹轨迹绕接于第一支撑圆柱(5)周围;

S5、将所述上盖板(1)、所述线圈骨架(3)以及所述下盖板(2)通过固定件依次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