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e seeding equipment and seeding method thereof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不同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播种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画轴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播种轮及播种管腔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附图5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齿轮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拨块及矩形框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附图8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水稻播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播种设备及其播种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水稻播种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底部固定有一对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之间设有一对平行放置的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两端均穿过第一支撑板2并与第一支撑板2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同轴线放置的滚轮31,底板1上固定有一对平行放置的第二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播种箱5,播种箱5呈上端开口的矩形壳体状,播种箱5靠近任一第一转轴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料口; 播种箱5底部靠近出料口侧设有第二转轴6,第二转轴6与第一转轴3呈同轴向放置,播种箱5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转轴6穿过第一连接件并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二转轴6上固定套设有多个均与分布的播种轮7,播种轮7与出料口一一对应,播种轮7周侧壁均与出料口贴合,播种轮7均可绕第二转轴6中心轴线在出料口内旋转转动,播种轮7周侧壁上均开设有多组播种线组,多组播种线组关于播种轮7中心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每组播种线组均由多个沿播种轮7轴线方向呈均匀分布的槽孔71组成,第二转轴6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皮带轮8,靠近第二转轴6侧的第一转轴3上固定套设有一对对称放置的第二皮带轮81,第一皮带轮8与第二皮带轮81一一对应,第一皮带轮8和第二皮带轮81之间均套设有环形皮带82; 播种箱5内加入稻种,推动播种设备移动,移动过程中,滚轮31旋转转动带动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依次带动第二皮带轮81、环形皮带82、第一皮带轮8、第二转轴6、播种轮7,播种轮7均绕第二转轴6中心轴线旋转并与播种箱5内稻种不断摩擦接触,播种轮7旋转转动过程中稻种颗粒进入槽孔71内,当播种轮7内带有稻种颗粒的播种线组旋转出出料口后,转动至呈倾斜放下放置状态时,槽孔71内稻种滑出掉落进行播种,且播种轮7上的播种线组呈均匀分布,通过播种设备的移动,实现沿播种设备移动路径上进行均匀播种的目的。 为了便于对播种深度进行控制,播种轮7远离播种箱5端均设有导流槽9,导流槽9均呈倾斜向下放置,导流槽9上端高度均低于播种轮7中心轴线高度,导流槽9均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支撑在底板1上,导流槽9上均连接有垂直放下放置的播种管腔10,播种管腔10上下两端均呈开口状,播种管腔10上端与导流槽9贯通连接,播种管腔10上端与导流槽9侧壁固定连接,播种管腔10垂直与第一转轴3的外侧壁靠近上端位置处均固定有一对对称放置的第一耳板11,第一耳板11下方均设有第二耳板12,第二耳板12与播种管腔10侧壁固定连接,播种管腔10位于第一耳板11和第二耳板12之间部分为可伸缩折叠的波纹管段,第一耳板11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垂直放下放置的第一滑杆13,第一滑杆13穿过第二耳板12并与第二耳板12滑动连接,第一滑杆13上均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上端均与第一耳板11固定,第一弹簧14下端均与第二耳板12固定; 播种管腔10靠近第一转轴3的一侧面处均设有第一直齿条15,第一直齿条15均呈垂直放下放置,第一直齿条15与播种管腔10两侧的第二耳板12固定连接,靠近播种管腔10侧的第一转轴3上固定套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齿轮16,第一齿轮16个数与第一直齿条15个数相等,第一齿轮16与第一直齿条15一一对应,第一齿轮16可与第一直齿条15齿合连接,第一齿轮16周侧轮齿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缺口槽161,缺口槽161个数与播种轮7上播种线组组数相等; 推动播种设备移动进行播种时,滚轮31带动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带动第一齿轮16旋转转动,第一齿轮16带动第一直齿条15,第一直齿条15带动第二耳板12下移,第二耳板12带动第一弹簧14伸长,第二耳板12带动播种管腔10的波纹管段向下伸长,使播种管腔10下端插入泥中,同时第一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81、环形皮带82、第二转轴6、播种轮7、导流槽9,使播种轮7带出的稻种颗粒掉落后经导流槽9导入播种管腔10内,配合播种管腔10下端插入泥的过程使稻种播种进泥土中;当第一齿轮16旋转转动至任一缺口槽161朝向第一直齿条15时,第一齿轮16与第一直齿条15脱离齿合连接,并台第一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第一弹簧14收缩复位拉动第二耳板12,第二耳板12带动播种管腔10上移复位,使播种管腔10从泥中提起拔出,便于下次的播种;通过第一齿轮16、缺口槽161、第一直齿条15、播种管腔10、第一弹簧14的配合,实现便于对播种深度进行控制的目的;同时,可根据播种深度的需求的不同调整更换不同直径大小的第一齿轮16。 由于播种管腔10插入泥中时,播种管腔10内远离播种管腔10壳壁位置的稻种颗粒无法随播种管腔10的插入播种进泥中,稻种颗粒仍浮在田泥表面; 为了便于拨开泥土将稻种植入田泥内,避免稻种被水流冲走,播种管腔10下端均设有一对对称放置的拨块17,两拨块17相互贴合时恰好对播种管腔10进行封堵,同一播种管腔10内的两拨块17沿第一转轴3轴线方向分布,拨块17均可沿第一转轴3轴线方向与播种管腔10发生相对滑动,拨块17上端相互靠近侧开设斜槽171,两拨块17贴合时呈上端大下端小的等腰三角块状,两拨块17贴合时斜槽171相互拼接呈三角凹槽状;播种管腔10插入田泥前两拨块17均相互贴合,稻种进入播种管腔10后落入两拨块17间的斜槽171内,当播种管腔10插入泥土内后,移动两拨块17相互分离,拨开移动拨开田泥,拨块17相互分离后稻种沿斜槽171滑落进入田泥内,实现便于拨开泥土将稻种植入田泥内,避免稻种被水流冲走的目的。 为了便于实现拨块17拨动田泥的自动控制,拨块17相互远离侧均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垂直向下放置的矩形框18,矩形框18均位于播种管腔10与对应侧第一滑杆13之间,矩形框18下端呈开口状,矩形框18上端面固定有第三支撑板19,第一滑杆13上均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块20,滑块20靠近播种管腔10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21,第二滑杆21均与第一转轴3呈同轴向放置,第二滑杆21另一端均呈朝向播种管腔10放置,第二滑杆21穿过第三支撑板19并与第三支撑板19滑动连接,第一滑杆13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件22,第三连接件22上均固定连接有水平放置的轴杆221,轴杆221均与第一转轴3呈垂直放置状态,轴杆221均位于矩形框18正下方,矩形框18内上端位置处均设有直角三角板23,直角三角板23的直角区域均与矩形框18上端内侧远离播种管腔10的直角框贴合;第一齿轮16带动第一直齿条15、第二耳板12下移带动播种管腔10向下伸长移动进行播种时,播种管腔10下端带动拨块17下移,拨块17带动连接块、矩形框18、直角三角板23、第三支撑板19、第二滑杆21、滑块20沿第一滑杆13轴线方向下移,直角三角板23下移至直角三角板23斜边侧与轴杆221相互挤压接触后,继续下移过程中,轴杆221与直角三角板23斜边发生相对滑动,直角三角板23带动矩形框18、第三支撑板19沿第二滑杆21移动,两拨块17相互远离拨动田泥,实现便于拨块17拨动田泥自动控制的目的。 为了便于拨动田泥进行播种后播种管腔10下端两拨块17的相互靠近复位,第二滑杆21上均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一端均与滑块20靠近播种管腔10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4另一端均与第三支撑板19固定;播种管腔10下端两拨块17的相互远离拨动田泥过程中,第三支撑板19均向滑块20移动靠近,第三支撑板19挤压压缩第二弹簧24,当播种完成后,播种管腔10、矩形框18、直角三角板23上移过程中,直角三角板23斜边与轴杆221不断远离,此时第二弹簧24不断推动第三支撑板19靠近播种管腔10,第三支撑板19带动矩形框18、连接块、拨块17,使播种管腔10下端两拨块17的相互靠近复位。 为了便于调节播种轮7中播种线组中槽孔71数量,实现对播种稻种数量的控制调节,底板1与播种箱5之间设有第一滑轴25和第二滑轴251,第一滑轴25和第二滑轴251均与第一转轴3呈同轴向放置,第一滑轴25两端均穿过第二支撑板4并与第二支撑板4滑动连接,第一滑轴25可沿其轴线方向与第二支撑板4发生相对滑动,第二滑轴251两端均穿过第二支撑板4并与第二支撑板4滑动连接,第二滑轴251可沿轴线方向与第二支撑板4相对滑动,设有多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播种轮7一一对应,调节组件均包括第一滑条252,第一滑条252均固定套设在第一滑轴25上,第一滑条252均位于对应播种轮7同一端,第一滑条252同一侧均设有第二滑条253,第二滑条253均位于对应播种轮7的另一端,第二滑条253一端均与第二滑轴251固定连接,第二滑条253均套设在第一滑轴25上并与第一滑轴25滑动连接,播种轮7两端均设有圆弧盖板26,圆弧盖板26内侧壁与播种轮7相互贴合,且圆弧盖板26均与播种轮7滑动连接,圆弧盖板26均位于播种箱5内侧,圆弧盖板26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件261,第四连接件261一侧位于收集箱内侧,第四连接件261另一侧位于收集箱外侧,第四连接件261可沿收集箱箱壁滑动,第四连接件261位于收集箱外侧的下端均与播种轮7两端对应端的第一滑条252或第二滑条253固定连接; 以相反方向同步移动第一滑轴25和第二滑轴251,第一滑轴25带动各第一滑条252,第二滑轴251带动各第二滑条253,第一滑条252和第二滑条253带动其连接的第四连接件261,第四连接件261带动对应圆弧盖板26,通过控制第一滑轴25、第二滑轴251的移动方向的控制,控制调节各组调节组件中第一滑条252与第二滑条253之间的距离,第一滑条252及第二滑条253带动第四连接件261,第四连接件261带动圆弧盖板26,实现对应播种轮7两端两圆弧盖板26件距离的调节控制,通过圆弧盖板26的移动调节播种轮7中播种线组中槽孔71数量,实现对播种稻种数量的控制调节。 为了便于实现第一滑轴25和第二滑轴251间同步反向运动的自动控制,第二滑轴251一端设有气缸27,气缸27侧壁与底板1固定,气缸27输出端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与第二滑轴251呈同轴线放置,活塞杆与第二滑轴251固定连接,底板1上固定有垂直向上放置的第三转轴28,第三转轴28位于第一滑轴25和第二滑轴251之间,第三转轴28上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二齿轮281,第二齿轮281与第三转轴28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81两端设有一对平行且对称放置的第二直齿条282,第二齿轮281与第二直齿条282齿合连接,第二直齿条282均与第一滑轴25呈同轴向放置,任一第二直齿条282与第一滑轴25固定连接,另一第二直齿条282与第二滑轴251固定连接;开启气缸27,气缸27输出端带动活塞杆,活塞杆带动第二滑轴251移动,第二滑轴251带动其固定连接的第二直齿条282,该第二直齿条282带动第二齿轮281,第二齿轮281带动另一第二直齿条282,另一第二直齿条282带动第一滑轴25,实现便于第一滑轴25和第二滑轴251间同步反向运动的自动控制的目的。 为了避免播种轮7的槽孔71内卡入垂直于槽孔71放置的稻种时,使播种轮7旋转转动时造成稻种与收集箱的挤压碰撞破碎,收集箱内设有多条拉绳29,拉绳29两端均与收集箱内侧壳壁固定,拉绳29均与播种轮7呈同轴向放置,拉绳29均穿过圆弧盖板26并与圆弧盖板26滑动连接;当槽孔71内卡入垂直于槽孔71放置的稻种时,播种轮7带动槽孔71内稻种移动,使垂直露出槽孔71的稻种与拉绳29接触,使拉绳29拨动带动槽孔71内垂直放置的稻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公开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公开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公开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公开范围内容。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稻的播种是通过人工或简单的机械辅助,人工播种的劳动量大、效率低,且无法满足均匀、快速播种的需求,而现有机械存在的问题是,播种过程中,无法精准控制落料量,造成育苗土壤中,水稻颗粒密度不均匀,影响出苗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播种设备及其播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稻播种不均匀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稻播种设备,包括底板,底板底部固定有一对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之间设有一对平行放置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两端均穿过第一支撑板并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同轴线放置的滚轮,底板上固定有一对平行放置的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播种箱,播种箱呈上端开口的矩形壳体状,播种箱靠近任一第一转轴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料口。 播种箱底部靠近出料口侧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呈同轴向放置,播种箱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转轴穿过第一连接件并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上固定套设有多个均与分布的播种轮,播种轮与出料口一一对应,播种轮周侧壁均与出料口贴合,播种轮均可绕第二转轴中心轴线在出料口内旋转转动,播种轮周侧壁上均开设有多组播种线组,多组播种线组关于播种轮中心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每组播种线组均由多个沿播种轮轴线方向呈均匀分布的槽孔组成,第二转轴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皮带轮,靠近第二转轴侧的第一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一对对称放置的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一一对应,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均套设有环形皮带。 播种轮远离播种箱端均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均呈倾斜向下放置,导流槽上端高度均低于播种轮中心轴线高度,导流槽均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支撑在底板上,导流槽上均连接有垂直放下放置的播种管腔,播种管腔上下两端均呈开口状,播种管腔上端与导流槽贯通连接,播种管腔上端与导流槽侧壁固定连接,播种管腔垂直与第一转轴的外侧壁靠近上端位置处均固定有一对对称放置的第一耳板,第一耳板下方均设有第二耳板,第二耳板与播种管腔侧壁固定连接,播种管腔位于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之间部分为可伸缩折叠的波纹管段,第一耳板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垂直放下放置的第一滑杆,第一滑杆穿过第二耳板并与第二耳板滑动连接,第一滑杆上均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上端均与第一耳板固定,第一弹簧下端均与第二耳板固定。 播种管腔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面处均设有第一直齿条,第一直齿条均呈垂直放下放置,第一直齿条与播种管腔两侧的第二耳板固定连接,靠近播种管腔侧的第一转轴上固定套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个数与第一直齿条个数相等,第一齿轮与第一直齿条一一对应,第一齿轮可与第一直齿条齿合连接,第一齿轮周侧轮齿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缺口槽,缺口槽个数与播种轮上播种线组组数相等。 播种管腔下端均设有一对对称放置的拨块,两拨块相互贴合时恰好对播种管腔进行封堵,同一播种管腔内的两拨块沿第一转轴轴线方向分布,拨块均可沿第一转轴轴线方向与播种管腔发生相对滑动,拨块上端相互靠近侧开设斜槽,两拨块贴合时呈上端大下端小的等腰三角块状,两拨块贴合时斜槽相互拼接呈三角凹槽状。 拨块相互远离侧均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垂直向下放置的矩形框,矩形框均位于播种管腔与对应侧第一滑杆之间,矩形框下端呈开口状,矩形框上端面固定有第三支撑板,第一滑杆上均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块,滑块靠近播种管腔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均与第一转轴呈同轴向放置,第二滑杆另一端均呈朝向播种管腔放置,第二滑杆穿过第三支撑板并与第三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上均固定连接有水平放置的轴杆,轴杆均与第一转轴呈垂直放置状态,轴杆均位于矩形框正下方,矩形框内上端位置处均设有直角三角板,直角三角板的直角区域均与矩形框上端内侧远离播种管腔的直角框贴合。 第二滑杆上均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均与滑块靠近播种管腔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另一端均与第三支撑板固定。 底板与播种箱之间设有第一滑轴和第二滑轴,第一滑轴和第二滑轴均与第一转轴呈同轴向放置,第一滑轴两端均穿过第二支撑板并与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一滑轴可沿其轴线方向与第二支撑板发生相对滑动,第二滑轴两端均穿过第二支撑板并与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二滑轴可沿轴线方向与第二支撑板相对滑动,设有多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播种轮一一对应,调节组件均包括第一滑条,第一滑条均固定套设在第一滑轴上,第一滑条均位于对应播种轮同一端,第一滑条同一侧均设有第二滑条,第二滑条均位于对应播种轮的另一端,第二滑条一端均与第二滑轴固定连接,第二滑条均套设在第一滑轴上并与第一滑轴滑动连接,播种轮两端均设有圆弧盖板,圆弧盖板内侧壁与播种轮相互贴合,且圆弧盖板均与播种轮滑动连接,圆弧盖板均位于播种箱内侧,圆弧盖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件,第四连接件一侧位于收集箱内侧,第四连接件另一侧位于收集箱外侧,第四连接件可沿收集箱箱壁滑动,第四连接件位于收集箱外侧的下端均与播种轮两端对应端的第一滑条或第二滑条固定连接。 第二滑轴一端设有气缸,气缸侧壁与底板固定,气缸输出端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与第二滑轴呈同轴线放置,活塞杆与第二滑轴固定连接,底板上固定有垂直向上放置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位于第一滑轴和第二滑轴之间,第三转轴上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三转轴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两端设有一对平行且对称放置的第二直齿条,第二齿轮与第二直齿条齿合连接,第二直齿条均与第一滑轴呈同轴向放置,任一第二直齿条与第一滑轴固定连接,另一第二直齿条与第二滑轴固定连接。 收集箱内设有多条拉绳,拉绳两端均与收集箱内侧壳壁固定,拉绳均与播种轮呈同轴向放置,拉绳均穿过圆弧盖板并与圆弧盖板滑动连接。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推动播种设备,滚轮旋转转动带动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依次带动第二皮带轮、环形皮带、第一皮带轮、第二转轴、播种轮,播种轮均绕第二转轴中心轴线旋转并与播种箱内稻种不断摩擦接触,播种轮旋转转动过程中稻种颗粒进入槽孔内,且播种轮上的播种线组呈均匀分布,通过播种设备的移动,实现沿播种设备移动路径上进行均匀播种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第一齿轮、缺口槽、第一直齿条、播种管腔、第一弹簧的配合,实现便于对播种深度进行控制的目的; 3、本发明通过播种管腔、拨块、连接块、矩形框、直角三角板、第三支撑板、第二滑杆、轴杆的配合,实现播种管腔插入泥中时两拨块自动相互远离拨动田泥,便于稻种播种进入泥中;同时配合第二弹簧,可实现播种管腔拔出后两拨块的及时复位。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rice seeding and discloses rice seeding equipment and a seeding method.The rice seeding equipment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pair of first supporting plates arranged in parallel are fixed to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plate, a pair of first rotating shafts arranged in parallel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s,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s penetrate through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s and are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s;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rollers which are coaxially arranged, a pair of second supporting plates which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are fixed to the bottom plate, a seeding box is fixed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second supporting plates, and the seeding box is in a rectangular shell shape with an opening in the upper end; by pushing the seeding equipment, the roller drives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sequentially drives the second belt pulley, the annular belt, the first belt pulley,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and the seeding wheel, the seeding wheel rotates and is in continuous friction contact with rice seeds in the seeding box, the seeding wheel rotates to enable rice seed particles to enter the slotted holes, and seeding line groups on the seeding wheel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the aim of uniformly seeding along the moving path of the seeding equipment is fulfilled. 1.一种水稻播种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底部固定有一对平行放置的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之间设有一对平行放置的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两端均穿过第一支撑板(2)并与第一支撑板(2)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同轴线放置的滚轮(31),底板(1)上固定有一对平行放置的第二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播种箱(5),播种箱(5)呈上端开口的矩形壳体状,播种箱(5)靠近任一第一转轴(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料口; 播种箱(5)底部靠近出料口侧设有第二转轴(6),第二转轴(6)与第一转轴(3)呈同轴向放置,播种箱(5)底部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二转轴(6)穿过第一连接件并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第二转轴(6)上固定套设有多个均与分布的播种轮(7),播种轮(7)与出料口一一对应,播种轮(7)周侧壁均与出料口贴合,播种轮(7)均可绕第二转轴(6)中心轴线在出料口内旋转转动,播种轮(7)周侧壁上均开设有多组播种线组,多组播种线组关于播种轮(7)中心轴线呈环形均匀分布,每组播种线组均由多个沿播种轮(7)轴线方向呈均匀分布的槽孔(71)组成,第二转轴(6)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皮带轮(8),靠近第二转轴(6)侧的第一转轴(3)上固定套设有一对对称放置的第二皮带轮(81),第一皮带轮(8)与第二皮带轮(81)一一对应,第一皮带轮(8)和第二皮带轮(81)之间均套设有环形皮带(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播种轮(7)远离播种箱(5)端均设有导流槽(9),导流槽(9)均呈倾斜向下放置,导流槽(9)上端高度均低于播种轮(7)中心轴线高度,导流槽(9)均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支撑在底板(1)上,导流槽(9)上均连接有垂直放下放置的播种管腔(10),播种管腔(10)上下两端均呈开口状,播种管腔(10)上端与导流槽(9)贯通连接,播种管腔(10)上端与导流槽(9)侧壁固定连接,播种管腔(10)垂直与第一转轴(3)的外侧壁靠近上端位置处均固定有一对对称放置的第一耳板(11),第一耳板(11)下方均设有第二耳板(12),第二耳板(12)与播种管腔(10)侧壁固定连接,播种管腔(10)位于第一耳板(11)和第二耳板(12)之间部分为可伸缩折叠的波纹管段,第一耳板(11)下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垂直放下放置的第一滑杆(13),第一滑杆(13)穿过第二耳板(12)并与第二耳板(12)滑动连接,第一滑杆(13)上均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上端均与第一耳板(11)固定,第一弹簧(14)下端均与第二耳板(12)固定; 播种管腔(10)靠近第一转轴(3)的一侧面处均设有第一直齿条(15),第一直齿条(15)均呈垂直放下放置,第一直齿条(15)与播种管腔(10)两侧的第二耳板(12)固定连接,靠近播种管腔(10)侧的第一转轴(3)上固定套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齿轮(16),第一齿轮(16)个数与第一直齿条(15)个数相等,第一齿轮(16)与第一直齿条(15)一一对应,第一齿轮(16)可与第一直齿条(15)齿合连接,第一齿轮(16)周侧轮齿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缺口槽(161),缺口槽(161)个数与播种轮(7)上播种线组组数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播种管腔(10)下端均设有一对对称放置的拨块(17),两拨块(17)相互贴合时恰好对播种管腔(10)进行封堵,同一播种管腔(10)内的两拨块(17)沿第一转轴(3)轴线方向分布,拨块(17)均可沿第一转轴(3)轴线方向与播种管腔(10)发生相对滑动,拨块(17)上端相互靠近侧开设斜槽(171),两拨块(17)贴合时呈上端大下端小的等腰三角块状,两拨块(17)贴合时斜槽(171)相互拼接呈三角凹槽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拨块(17)相互远离侧均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固定连接有垂直向下放置的矩形框(18),矩形框(18)均位于播种管腔(10)与对应侧第一滑杆(13)之间,矩形框(18)下端呈开口状,矩形框(18)上端面固定有第三支撑板(19),第一滑杆(13)上均套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块(20),滑块(20)靠近播种管腔(10)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21),第二滑杆(21)均与第一转轴(3)呈同轴向放置,第二滑杆(21)另一端均呈朝向播种管腔(10)放置,第二滑杆(21)穿过第三支撑板(19)并与第三支撑板(19)滑动连接,第一滑杆(13)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件(22),第三连接件(22)上均固定连接有水平放置的轴杆(221),轴杆(221)均与第一转轴(3)呈垂直放置状态,轴杆(221)均位于矩形框(18)正下方,矩形框(18)内上端位置处均设有直角三角板(23),直角三角板(23)的直角区域均与矩形框(18)上端内侧远离播种管腔(10)的直角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稻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滑杆(21)上均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一端均与滑块(20)靠近播种管腔(10)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4)另一端均与第三支撑板(19)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底板(1)与播种箱(5)之间设有第一滑轴(25)和第二滑轴(251),第一滑轴(25)和第二滑轴(251)均与第一转轴(3)呈同轴向放置,第一滑轴(25)两端均穿过第二支撑板(4)并与第二支撑板(4)滑动连接,第一滑轴(25)可沿其轴线方向与第二支撑板(4)发生相对滑动,第二滑轴(251)两端均穿过第二支撑板(4)并与第二支撑板(4)滑动连接,第二滑轴(251)可沿轴线方向与第二支撑板(4)相对滑动,设有多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播种轮(7)一一对应,调节组件均包括第一滑条(252),第一滑条(252)均固定套设在第一滑轴(25)上,第一滑条(252)均位于对应播种轮(7)同一端,第一滑条(252)同一侧均设有第二滑条(253),第二滑条(253)均位于对应播种轮(7)的另一端,第二滑条(253)一端均与第二滑轴(251)固定连接,第二滑条(253)均套设在第一滑轴(25)上并与第一滑轴(25)滑动连接,播种轮(7)两端均设有圆弧盖板(26),圆弧盖板(26)内侧壁与播种轮(7)相互贴合,且圆弧盖板(26)均与播种轮(7)滑动连接,圆弧盖板(26)均位于播种箱(5)内侧,圆弧盖板(26)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件(261),第四连接件(261)一侧位于收集箱内侧,第四连接件(261)另一侧位于收集箱外侧,第四连接件(261)可沿收集箱箱壁滑动,第四连接件(261)位于收集箱外侧的下端均与播种轮(7)两端对应端的第一滑条(252)或第二滑条(25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稻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滑轴(251)一端设有气缸(27),气缸(27)侧壁与底板(1)固定,气缸(27)输出端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与第二滑轴(251)呈同轴线放置,活塞杆与第二滑轴(251)固定连接,底板(1)上固定有垂直向上放置的第三转轴(28),第三转轴(28)位于第一滑轴(25)和第二滑轴(251)之间,第三转轴(28)上套设有同轴线放置的第二齿轮(281),第二齿轮(281)与第三转轴(28)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81)两端设有一对平行且对称放置的第二直齿条(282),第二齿轮(281)与第二直齿条(282)齿合连接,第二直齿条(282)均与第一滑轴(25)呈同轴向放置,任一第二直齿条(282)与第一滑轴(25)固定连接,另一第二直齿条(282)与第二滑轴(25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 收集箱内设有多条拉绳(29),拉绳(29)两端均与收集箱内侧壳壁固定,拉绳(29)均与播种轮(7)呈同轴向放置,拉绳(29)均穿过圆弧盖板(26)并与圆弧盖板(26)滑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