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RA/ULTRA HIGH VOLTAGE SERIES CAPACITANCE COMPENSATING DEVICE WITH CURRENT TRANSFER BRANCH
一种具有电流转移支路的超、 特高压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系统灵活交流输电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电流转移支路的 超、 特高压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全球一次能源和电力负荷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存在很大差异,这一差异在我国表现, 的尤为突出。 随着经济发展, 能源供给与电力消费间的供需矛盾日趋严重, 远距离、 大 容量、 跨区域输电能够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成为现代电力系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但同时也对电网的输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交流输电系统的串联电容补偿技术(简称串补)是将电力电容器串联于交流输电线 路中, 补偿交流输电线路的部分感性阻抗, 从而达到增加线路输送容量、 提高系统稳定 性、 降低网损、节约投资等目的。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系统中, 随着输电距离的增加, 其输送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而串补是解决这个问题、 提高超、 特高压输电线路送 电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有非常巨大的经济价值, 目前在世界各国电力系统中获到了 广泛的应用。 我国巳经形成了以 500kV输电线路为主的超高压电网架构, 750kV超高压输电线路 即将成为西北电网的主干网架。 超高压输电线路承担着日益繁重的输电任务, 发挥着巨 大的经济效益, 但随着输电距离和输电容量的增加, 超高压电网的输送能力和稳定水平 亟待提高。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世界电力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 特高压输电能够提高输送 容量, 增加经济输电距离, 在减少输电损耗、 节约线路走廊占地、 节省工程投资等方面 也具有明显优势, 未来我国将形成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的坚强电网结构。 我国的超、 特 高压电网在输送距离上一般大于国外的超、 特高压系统, 输送容量也十分可观。 因此, 我国在建设超、 特高压输电系统时, 需要采用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以便提高输送能力, 充分发挥超、 特高压系统设备投资的经济效益。 常规串补装置不具有专用的电流转移支路, 其投入和退出操作由旁路断路器 I CB1 和旁路隔离幵关 G1配合实现, 这就要求 G1 的转移电流能力大于串补装置额定电流, G1 允许的断口电压大于阻尼装置两端的电压。 对于大容量的 500kV串补装置、 750kV 串补装置和特高压串补装置, 由于串补装置额定电流和阻尼装置电感值都很大, 阻尼装
置 D两端电压也很大, 对 G1转移电流和断口电压的能力要求己经超过国家标准对于常. 规隔离幵关的要求, 仅采用 CB1和 G1配合的方式将不能实现对串补装置的投退操作, 强行操作 G1将导致开关烧毁、 爆炸等严重设备事故。 又如图 4所示的阻尼装置长期运 行的串补主电路方案,虽然该方案也解决了转移电流问题,但是由于阻尼装置长期运行, 该方案需要增加电容器容量以保证相同的串补度, 同时带来了阻尼装置中电抗器长期运 行的损耗增大、 发热、 噪声、 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 大容量 500kV串补装置、 750kV串补装置和特高压串补装置, 具有额定电流大、 电 压等级高、 容量大等特点, 串补装置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在投退串补时, 常规 旁路隔离开关的转移电流能力己经不能满足要求, 有必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电流转移支 路的超、 特高压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新增的电流转移支路实现了串补投退时的电流转移 功能, 大大降低了对旁路隔离开关转移电流能力的要求, 并具有良好的防误特性, 解决 了在超、 特高压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中存在的旁路隔离开关转移电流超标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电流转移支路的超、 特高压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包括电容器组、 旁路隔离 丌关、 平台隔离开关、 限压器、 火花间隙、 旁路断路器 I和阻尼装置, 所述平台隔离开 关安装在电容器组的两端, 所述旁路隔离开关与电容器组并联, 所述火花间隙与旁路断 路器 I并联后再与阻尼装置串联, 其改进之处在于: 该补偿装置还包括电流转移支路, 所述电流转移支路、 限压器以及按照上述结构连接好的火花间隙、旁路断路器 II和阻尼 装置一起并联于电容器组的两端。 其中, 所述电流转移支路包括旁路断路器 II和隔离开关, 所述旁路断路器 II和隔 离开关串联后再并联于电容器组的两端。 其中, 所述限压器采用金属氧化物限压器。 其中, 所述旁路隔离开关和 /或平台隔离开关带有接地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 由于本专利提出的超、 特高压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中新增了由旁路断路器 II CB2 和 G4组成的电流转移支路,利用了旁路断路器 II能转移大电流、断口电压很高的特性, 由 CB2实现串补装置投退时的电流转移功能, 由 G4配合 CB2实现防误功能, 大大降 低了对 G1转移电流能力的要求。
2. 本专利所设计的电路结构明晰, 所选设备均为常规设备, 对旁路隔离开关转移 电流能力没有特殊要求, 不增加设备制造难度和成本。 3. 本专利所提出的串补装置投退顺序简单清晰, 符合常规运行操作习惯。 4. 本专利的串补装置不存在运行损耗增加、 噪音和发热等问题, 不增加运行人员 的日常巡视负担。 5. 本专利的串补装置运行安全可靠性高, 防误特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 1为实施例 1中具有电流转移支路的串补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 2为实施例 1中具有电流转移支路的串补投退顺序示意图; 图 3为实施例 2中具有电流转移支路的串补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 4为现有技术中阻尼装置长期运行的串补主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控制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1 图 1 所示为具有电流转移支路的串补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为了便于说明, 图中 隔离开关 Gl、 G2、 G3、 G4所带的接地开关没有画出。 其中, Line: 串补装置所在线路; G1 : 旁路隔离开关; G2、 G3: 平台隔离开关; C: 串联电容器组; MOV: 金属氧化物限压器, 用于保护 C; ; GAP: 火花间隙, 用于保护 C和 MOV; CB1 : 旁路断路器 I, 用于需要时将 C旁路或重新投入; D: 阻尼装置; CB2和 G4: 旁路断路器 II和隔离开关, 共同组成电流转移支路。 如图 1所示,该串补装置包括电容器组 C、金属氧化物限压器 MOV、火花间隙 GAP、 旁路断路器 CB1、 阻尼装置 D、 电流转移支路、 旁路隔离开关 G1以及两个平台隔离开 关 G2和 G3, 电流转移支路由旁路断路器 II GB2和隔离开关 G4组成。其具体连接结构 为: 电容器组 C与金属氧化物限压器 MOV并联, 火花间隙 GAP与旁路断路器 CB1并
联后再与阻尼装置 D串联,将按照上述结构连接好的火花间隙、旁路断路器和阻尼装置 并联于电容器组 C的两端,旁路断路器 II GB2和隔离开关 G4串联后再并联于电容器组 C的两端。 旁路隔离开关 G1安装在该串补装置所在线路上, 平台隔离开关 G2、 G3安 装在电容器组 C的两端。 图 2给出了具有电流转移支路的串补投退顺序示意图, 11~14分别代表了不同操作步 骤时线路电流的流通路径。 其中, II表示线路电流流经 Gl, 12表示线路电流流经 G2、 C、 G3, 13表示线路电流流经 G2、 CB1、 D、 G3, 14表示线路电流流经 G2、 CB2、 G4、 G3 c 串补装置投入运行的操作步骤如下: 1 ) 串补初始处于退出状态, 即 G1合位, G2、 G3分位, CB1合位, CB2合位, G4 合位, 线路电流流动途径为 II; 2) 先合 G2、 G3, 再分 Gl, 线路电流从流通路径 II转移到 14; 3 ) 先分 CB2, 再分 G4, 线路电流从流通路径 14转移到 D; 4) 分 CB1, 线路电流从流通路径 13转移到 12, 串补装置完成投入操作。 串补装置退出运行的操作步骤如下: 1 ) 串补初始处于投入状态, 即 G1分位, G2、 G3合位, CB1分位, CB2分位, G4 分位, 线路电流流动途径为 12; 2) 合 CB1, 线路电流从流通路径 12转移到 13 ; 3 ) 经延时后先合 G4, 再合 CB2, 线路电流从流通路径 13转移到 14; 4) 先合 Gl, 再分 G2、 G3, 线路电流从流通路径 14转移到 II, 串补装置完成退出 操作。 串补装置运行时隔离开关 G4处于断开状态, 电流转移支路具备明显的断开点,不存 在由于 CB2发生误合导致电容器组通过 CB2和 G4直接放电的危险, 具有良好的防误 特性。 同时本专利所设计的 CB1和电流转移支路具备防误闭锁功能, 即仅当 CB1处于 合位时, 才允许操作 CB2和 G4, 增强了装置运行可靠性。 实施例 2 该串补装置的结构、 连接关系基本同于实施例 1, 唯有不同的是: 如图 3所示, 该串补装置包括由两段电容器组 Cl、 C2串联而成的电容器组、 金属 氧化物限压器 MOV、 火花间隙 GAP、 旁路断路器 CB1、 阻尼装置 D、 电流转移支路、 旁路隔离开关 G1以及两个平台隔离开关 G2和 G3, 电流转移支路由旁路断路器 II GB2 和隔离开关 G4组成。 其具体连接结构为: 每段电容器组均并联一组金属氧化物限压器
MOV, 火花间隙 GAP与旁路断路器 CB1并联后再与阻尼装置 D串联, 将按照上述结 构连接好的火花间隙、 旁路断路器和阻尼装置分别并联于每段电容器组的两端; 电流转 移支路、 旁路隔离开关 G1以及平台隔离开关 G2和 G3为公用设备, G1安装在该串补 装置所在线路上, G2和 G3安装在两段电容器组 Cl、 C2的两端, 旁路断路器 II GB2 和隔离开关 G4串联后再并联于整个电容器组的两端。 该串补装置的投退顺序同于实施例 1, 在投退过程中两段电容器组 Cl、 C2及其附属 设备均视为同一设备进行同步操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 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未脱离本实用新 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 中。
An extra/ultra high voltage series capacitance compensating device with a current transfer branch includes a capacitor bank (C), a bypass isolating switch (Gl), two floor isolating switches (G2, G3), a voltage limiter (MOV), a spark gap (GAP), a bypass circuit breaker (CBl), a damping device (D), and a current transfer branch (CB2, G4). Two floor isolating switches (G2, G3) are connected to both ends of the capacitor bank (C) respectively. The bypass isolating switch (Gl) is connected in parallel with the capacitor bank (C). The spark gap (GAP) is connected in parallel with the bypass circuit breaker (CBl), and then this parallel branch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damping device (D). The current transfer branch (CB2, G4), the voltage limiter (MOV) and the branch composed of the spark gap (GAP), the bypass circuit breaker (CBl) and the damping device (D) are connected in parallel to both ends of the capacitor bank (C) together. The series capacitance compensating device realizes the current transfer function when it is operated /exited, reduc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urrent transfer ability of the bypass isolating switch, has a good error protected property, and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nsfer current in the bypass isolating switch is overproof.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具有电流转移支路的超、 特高压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包括电容器组、 旁路 隔离开关、 平台隔离开关、 限压器、 火花间隙、 旁路断路器 I和阻尼装置, 所述平台隔 离开关安装在电容器组的两端, 所述旁路隔离开关与电容器组并联, 所述火花间隙与旁 路断路器 I并联后再与阻尼装置串联, 其特征在于: 该串补装置还包括电流转移支路, 所述电流转移支路、 限压器以及按照上述结构连接好的火花间隙、 旁路断路器 II和阻 尼装置一起并联于电容器组的两端。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容补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流转移支路包括旁路 断路器 II和隔离开关,所述旁路断路器 II和隔离开关串联后再并联于电容器组的两端。 3. 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电容补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压器采用金属氧化物 限压器。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电容补偿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路隔离开关和 /或平台 隔离开关带有接地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