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cial material for polypropylene aluminum laminated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PXMA-C≡CH与SiO2-N3的反应方程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树脂加工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该专用料包括:聚丙烯树脂、成核剂、无机粒子和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其中,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聚合物为双亲性聚合物,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无机粒子为纳米 SiO2。 本发明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可促进树脂基体中添加剂的熔融共混和分散,提高专用料的热稳定性,抑制小分子受热迁移析出,有润滑增塑效果,可提高薄膜的厚薄均匀性,改善专用料的加工性能;并且本发明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有一定异相成核功能,与成核剂具有协同效应,能够进一步促进成核剂的增透性能,有效提高薄膜透明性。 本发明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的聚合物为双亲性聚合物,如此能够改善无机粒子在聚丙烯树脂中的分散性,从而充分发挥其纳米特性。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的聚合物为含聚饱和烃链段的双亲性聚合物,与聚不饱和烃链段相比,本发明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可与聚丙烯树脂基体更好的融合。其中,聚饱和烃链段是指烯烃单体聚合得到的链段不含有碳碳双键,聚不饱和烃链段是指烯烃单体聚合得到的链段仍旧含有碳碳双键。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为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包覆纳米SiO2所得到的微球,其中,聚饱和烃是由C4-C10的烯烃单体聚合得到的,聚饱和烃中不含有碳碳双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为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包覆纳米SiO2所得到的微球,可记为SiO2-IBMA,即聚合物为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无机粒子的粒径为40-60nm,即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纳米SiO2的粒径为40-60nm,优选40nm,双亲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120000g/mol,优选 80000g/mol。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树脂;230℃, 2.16kg砝码下,聚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3.5g/10min,弯曲模量≥ 1500Mpa,优选弯曲模量≥1600MPa。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成核剂为高分子聚合物类透明成核剂或有机小分子类透明成核剂,高分子聚合物类透明成核剂如:聚环己烷乙烯、聚乙烯戊烷等,有机小分子类透明成核剂,如:磷酸金属盐、山梨醇苄叉衍生物、羧酸金属盐等;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成核剂为聚环己烷乙烯(PVCH),重均分子量Mw≥220000g/mol。 本发明无机粒子为纳米SiO2、纳米Y型分子筛、纳米Beta分子筛、纳米ZSM-5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无机粒子为纳米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与纳米SiO2复配,即纳米Y型分子筛、纳米Beta分子筛、纳米ZSM-5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与纳米SiO2复配,无机粒子具有较好的小分子吸附性能,同时可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如此复配使用可明显降低 PP树脂(聚丙烯树脂)的小分子挥发份,即明显降低PP树脂(聚丙烯树脂)的添加剂和低聚物小分子的挥发量。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作为无机粒子的纳米SiO2粒径为80- 150nm,优选100nm,比表面积≥200m2/g,纳米Y型分子筛、纳米Beta分子筛、纳米ZSM-5分子筛的粒径范围为100-200nm,,平均微孔孔径大于或等于在再一实施方式中,纳米SiO2与纳米分子筛质量比1:1,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包括聚丙烯树脂100重量份,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0.5~1.5重量份,成核剂0.05~0.2重量份,优选用量0.08~0.1份,无机粒子0.05~0.1重量份。 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通过将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与高分子类或有机小分子类成核剂、功能纳米无机粒子协同使用,可以明显提高PP树脂的透明性、加工性和热稳定性,有效降低小分子的受热迁移、挥发,获得一种高透明、易加工、热稳定的PP专用料,采用该专用料制备的薄膜均匀平整,可镀铝性强,透明度和挺度高,适合生产高光亮激光镀铝高端膜,也适用于普通镀铝膜和PP透明薄膜的生产。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使马来酸酐和烯烃单体发生共聚反应,得到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PXMA; 步骤2,使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与丙炔醇反应,得到PXMA-C≡ CH; 步骤3,将PXMA-C≡CH与SiO2-N3反应,得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步骤1马来酸酐和烯烃单体的反应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烯烃单体为液态烯烃,例如具有4-10个碳,更例如为异丁烯。首先,马来酸酐溶于有机溶剂,然后通入液态烯烃,加热搅拌至60-80℃,优选 70-80℃,再加入引发剂,反应6-10h结束。后处理例如为将反应混合物过滤,滤饼用乙醇洗涤过滤多次,60-70℃真空干燥,得白色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PXMA。 其中,有机溶剂为丙酮、乙酸乙酯、乙醇中的至少一种与环己烷的混合物,优选环己烷与丙酮混合物,丙酮、乙酸乙酯、乙醇中的至少一种与环己烷的体积比例如为1:1。引发剂例如为偶氮类引发剂,更具体地,例如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剂加入量例如占总反应物质量(包括溶剂质量、AIBN质量、马来酸酐质量、烯烃单体质量)的百分比为0.01-0.02wt%。 步骤2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与丙炔醇的反应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有机溶剂例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丙炔醇和PXMA的质量比例如为5-6.2g:3-4.5g,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与丙炔醇的反应条件例如为回流反应,回流时间例如为24-36h。后处理为对反应混合物进行减压蒸馏,过滤,滤饼用丙酮反复多次洗涤,例如采用超声震荡方式洗涤,每次 3min,过滤,60-70℃真空烘箱干燥,得到白色产物PXMA-C≡CH。 在一实施方式中,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与丙炔醇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步骤3PXMA-C≡CH与SiO2-N3的反应在氮气条件下、有机溶剂中进行,SiO2-N3是指叠氮化的SiO2,该反应为炔基和叠氮基的点击化学反应,可用于SiO2的表面接枝。有机溶剂例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 IBMA-CCH与SiO2-N3的质量比例如为0.4-0.9g:1.8-3g。反应过程中,还可以加入铜(I)离子,作用是催化炔基和叠氮基作用形共价键。活性铜(I)催化剂可以直接用一价铜盐或通过抗败血酸钠还原二价铜得到。反应中会加入稍微过量的抗坏血酸钠防止氧化偶联产物的生成。在一实施方式中,抗坏血酸钠水溶液和硫酸铜水溶液,抗坏血酸钠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例如为1- 1.5wt%,硫酸铜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例如为1-2.5wt%。在一实施方式中,反应过程为:IBMA-CCH与SiO2-N3分散于DMF中,加入抗坏血酸钠水溶液,加热至40-60℃搅拌1h,然后加入硫酸铜水溶液,80℃反应24-36h,过滤,依次用蒸馏水、四氢呋喃洗涤,无水乙醇溶液超声震荡洗涤,80℃真空烘箱干燥,得白色固体产物SiO2-IBMA纳米微球,即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 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核心是以碳一杂原子成键反应为基础的组合化学新方法,“接枝到表面方法”制备聚合物分子刷大都基于活性自由基聚合与点击化学的结合。 本发明利用的点击化学反应是铜催化的叠氮/炔的偶合反应,首先通过各种活性聚合物制备得到末端叠氮或末端炔的可点击链,然后将基质修饰上他们对应的可点击基团,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制备聚合物分子刷。 本发明PXMA-C≡CH与SiO2-N3的反应方程式如图1所示。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真空反应容器中,将马来酸酐溶于环己烷与丙酮或乙酸乙酯或乙醇二相混合溶剂中(马来酸酐占总反应物的质量百分数为15- 20wt%),通入液化烯烃单体,加热搅拌至60-80℃,加入AIBN(AIBN占总反应物的质量百分数为0.01-0.02wt%),反应6-10h结束,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 步骤2,将丙炔醇和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质量比1.3-2.2)投入装有DMF溶剂的反应器中,加热回流24-36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过滤,滤饼反复洗涤,过滤,干燥,得到白色产物PXMA-C≡CH。 步骤3,将SiO2-N3和PXMA-C≡CH(质量比2-6)分散于装入DMF 溶剂中,以氮气置换反应体系空气,加入抗坏血酸钠水溶液(质量浓度为 0.01-0.02wt%),加热至40-60℃搅拌1h,加入硫酸铜水溶液(质量浓度为 0.01-0.02wt%),80℃反应24-36h,过滤,依次用蒸馏水、四氢呋喃、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产物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了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丙烯树脂、成核剂、无机粒子和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进行高混,高混温度在90℃~110℃,待混合物料冷却至室温后排出,得到混合原料; 将混合原料置于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机温度为200℃~ 230℃,螺杆转速为200r/min~300r/min,得到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 其中,高混时间例如为3min~5min,挤出机例如为双螺杆挤出机。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向PP树脂中加入改性SiO2-PXMA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薄膜厚薄均匀,其与特定类型透明成核剂协同作用显著,可促进薄膜的透明性的提高,且抑制小分子受热迁移析出效果明显。纳米 SiO2与纳米分子筛的复配使用可明显降低PP树脂的小分子挥发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技术方案。 以下实施例、对比例中各组分均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包括: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专用料(BOPP)、成核剂(PVCH、DBS、NA-11)、双亲聚合物包覆纳米微球SiO2-PXMA(SiO2-IBMA、SiO2-HXMA、SiO2-OTMA)、纳米SiO2、纳米分子筛。 BOPP-1树脂的MFR为3.4g/10min,弯曲模量1700MPa,BOPP-2树脂的MFR为2.7g/10min,弯曲模量1660MPa。 SiO2-IBMA-1纳米微球的制备原料IBMA(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分子量Mw80000g/mol,SiO2-IBMA-2纳米微球的制备原料IBMA的分子量 Mw 120000g/mol,SiO2-IBMA-3纳米微球的制备原料IBMA的分子量Mw50000g/mol。 SiO2-HXMA为1-己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改性SiO2,其制备原料1-己烯马来酸酐共聚物HXMA的分子量Mw 60000g/mol,SiO2的粒径为60nm。 SiO2-OTMA为1-辛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改性SiO2,其制备原料1-辛烯马来酸酐共聚物OTMA的分子量Mw 90000g/mol,SiO2的粒径为60nm。 SiO2-SMA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改性SiO2,其制备原料苯乙烯马来酸酐SMA的分子量Mw 50000g/mol,SiO2的粒径为40nm。 成核剂DBS为二亚苄叉山梨醇,成核剂NA-11为2,2’-亚甲基-二(4,6- 二正丁基苯酚)磷酸钠。 实施例1~5和实施例8、10~15 将各组分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进行高混5min,高混温度100℃,待混合物料冷却至室温后排出,得到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风干造粒,螺杆转速250r/min,挤出机各段设定温度(TC1 200℃,TC2210℃,TC3~TC8 220℃,TC10 200℃)。 实施例6 将各组分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进行高混5min,高混温度110℃,待混合物料冷却至室温后排出,得到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风干造粒,螺杆转速300r/min,挤出机各段设定温度(TC1 200℃,TC2210℃,TC3~TC8 220℃,TC10 200℃)。 实施例7和实施例9 将各组分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进行高混5min,高混温度90℃,待混合物料冷却至室温后排出,得到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风干造粒,螺杆转速250r/min,挤出机各段设定温度(TC1 200℃,TC2210℃,TC3~TC8 220℃,TC10 200℃)。 对比例1~2 对比例1、2未经再次熔融挤出造粒,聚丙烯树脂粒料直接流延成膜测定各项性能。 对比例3~5 将各组分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进行高混5min,高混温度100℃,待混合物料冷却至室温后排出,得到混合原料。将混合原料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风干造粒,螺杆转速250r/min,挤出机各段设定温度(TC1 200℃,TC2210℃,TC3~TC8 220℃,TC10 200℃)。 表1实施例1~5原料组成(以重量份计) 表2实施例6~10原料组成(以重量份计) 表3实施例11~15原料组成(以重量份计) 表4对比例1-9原料组成(以重量份计) 性能评价方式及实行标准: 薄膜雾度按照GB/T 2410-2008进行测定。 薄膜摩擦系数按照GB/T 10006-88进行测定。 挥发份按照SH T 1761.1-2008进行测定。 将按照各组分配比制备的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专用料采用相同加工条件流延成膜,测定其摩擦系数μk0,将薄膜置于55℃真空烘箱24h,再次测定其摩擦系数μk: 表5实施例及对比例所得专用料评价结果 其中,将薄膜热熟化,会促进基体树脂内部的小分子迁移析出,造成摩擦系数的变化,这与机体树脂内部的小分子含量有关,也与树脂的热稳定性有关,摩擦系数变化率越小,说明其受热过程中小分子持续迁移析出的越少,表明薄膜抗小分子受热迁移性越好。实施例1和对比例4相比,差别在于实施例1加入了SiO2-IBMA-1,对比例4加的是IBMA,且实施例1中成核剂PVCH的加入量为对比例4的一半,从表5评价效果看,实施例1与对比例4的增透效果接近,实施例1的μk变化率相对较低,挥发份也较低,说明实施例1薄膜在受热过程中析出/挥发的小分子较少,薄膜的热稳定性较好,即薄膜抗小分子受热迁移性能较好。 实施例2、4、3相比,SiO2-IBMA的加入量依次增大,薄膜熟化后μk变化率和平均厚度偏差依次减小,实施例2和4的挥发份相同,实施例3的挥发份略低,说明SiO2-IBMA加入量增大对挥发份的降低有益,但影响较小,但会促进薄膜的热稳定性,即促进薄膜抗小分子受热迁移性能,也能促进薄膜的薄厚均匀性。 另外,如表5所示,SiO2-IBMA纳米微球与高分子成核剂PVCH、有机小分子成核剂(山梨醇类DBS、有机磷酸盐类NA-11)均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可促进提升薄膜的透明性,同时抑制小分子迁移,改善薄膜薄厚均匀性,其中,对分散型成核剂PVCH和NA-11的结晶促进作用更明显,薄膜透明性改善更显著,对熔融型DBS成核剂改性后树脂的抗小分子迁移性改善较明显;随着SiO2-IBMA组分含量增加,薄膜的透明性、抗小分子受热迁移性、厚度均匀性进一步提升;改性配体IBMA的分子量Mw变化亦对薄膜性能产生影响,分子量Mw越小,SiO2-IBMA纳米微球的纳米粒子效应更明显,薄膜的透明性和抗小分子受热迁移性更好,分子量Mw越大,薄膜薄厚均匀性更佳。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背景技术 镀铝膜是一种在塑料薄膜表面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铝而形成的软包装材料,镀铝的作用是遮光、阻隔、美观,镀铝膜价廉物美、性能优良、实用性强,在食品包装、医药、化妆品、烫金材料、激光镭射防伪薄膜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激光镀铝膜是镀铝膜家族中的一类高科技产品,主要用于制作商标、礼物、装饰品、防伪包装等对外观要求较高的产品,相较普通镀铝膜,其对膜材自身的透明性、平整性、热稳定性、物理机械性能等要求较高,常用的激光镀铝膜材主要是PET、BOPP、PVC等。相比PET而言,BOPP成本优势显著,且稳定性优于PVC,因此在激光镭射防伪膜方面发展迅速。 目前,生产镀铝膜最常用的加工方法当数真空镀铝法,为适应高温真空镀铝工况要求,通常膜材须具备一些必要基础性能:(1)良好的挺度和耐热性能,可经受蒸发源的热辐射和蒸发物的冷凝潜热作用,蒸镀后仍能够保持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刚性;(2)膜材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少,小分子受热挥发可阻碍铝原子运动,影响其均匀附着;(3)膜材表面清洁度较好,摩擦系数适中,小分子受热析出,冷凝沉积于膜表形成弱界面层,产生屏蔽作用,影响表面张力,降低镀铝层的粘附性。 除上述必要基础性能外,高端激光镀铝膜材还须具备良好的透明性和平整性,以满足镀铝后产品的光亮度,确保激光全息效果和清晰度。通常在不改变聚合工艺条件下,可通过成核剂调控结晶而改善薄膜透明性和物理机械性能,成核剂的类型、其与树脂的相容性、其在基体中的分散性直接影响透明改性效果,并有可能加剧小分子的迁移析出,影响薄膜的镀铝性能。 成核剂按照主要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小分子、无机小分子、高分子类成核剂。无机类或高分子聚合物类成核剂抗迁移性较好,但前者与PP相容性和分散性较差,且对光线有屏蔽作用,增透效果不易控制,虽成本低廉,实际应用有限;有机小分子类成核剂主要是一些山梨醇及其衍生物、羧酸及其金属盐类、松香类、磷酸盐类成核剂等,这类成核剂会伴随一定迁移析出现象,对普通PP的改性影响不大,对镀铝级PP改性时可能会影响镀铝牢固度,其中山梨醇类和有机磷酸盐类成核剂应用较普遍,前者为熔融型,成核效果较好,后者为高熔点分散型,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和分散性有限,在普通的加工条件下不易混合,影响了增透效果;高分子类成核剂是一些和 PP有相似结构的聚合物,比如聚乙烯基环己烷PVCH、聚乙烯戊烷、聚乙烯基环硅烷等,目前尚无商业化产品,文献普遍报道其增透效果优于有机小分子类成核剂,但因高熔点特性,通常加工条件下可能存在一些分散不均问题。 镀铝级PP树脂的透明改性除须考察成核剂的增透效果外,同时还应充分考察其耐热稳定性、相容性和分散性,以保证改性后树脂的低小分子受热迁移率。成核剂增透效果有限,将造成镀铝后产品光亮度不足,通常为保证专用料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薄膜透明性,可通过向基体树脂中添加增塑剂促进成核剂的分散,但这常会加剧小分子迁移析出和挥发问题,影响薄膜的镀铝性能。 发明专利CN 106543553A公开了一种镀铝膜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复合成核剂提高PP材料结晶度,进而提高产品挺括度;CN 103450556A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透相性纳米级均聚专用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加入特定的成核剂、纳米碳酸钙、偶联剂等助剂改变聚丙烯的通透性,但膜材的均匀性、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尚需进一步提高;CN 111087695 A公开了一种抗析出、耐划擦高性能低成本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气相二氧化硅吸附和抑制有机光稳定剂的迁移,并提到气相二氧化硅具有优异的润滑作用,可以减少耐刮擦助剂的使用量,但该专利申请膜材料的热稳定性、加工性能、透明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文章“马来酸酐/苯乙烯熔融接枝无规共聚聚丙烯的流变及结晶行为”高校化学工程学报,No.2Vol.31 中将马来酸酐/苯乙烯接枝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熔融接枝产生的长支链起异相成核作用,可提高PPR的结晶速率,细化晶粒,该方法须加引发剂熔融接枝,且马来酸酐基团和苯基与PPR相容性均较差,不利于均匀分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以使聚丙烯镀铝膜保证透明性的基础上,兼具薄厚均匀性、抗小分子受热迁移析出和低挥发性等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该专用料包括:聚丙烯树脂、成核剂、无机粒子和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其中,所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聚合物为双亲性聚合物,所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无机粒子为纳米SiO2。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聚合物为含聚饱和烃链段的双亲性聚合物;及/或,该专用料包括聚丙烯树脂100重量份,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0.5~1.5重量份,成核剂0.05~0.2重量份,无机粒子0.05~0.1重量份。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为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包覆纳米SiO2所得到的微球,其中,聚饱和烃是由C4-C10的烯烃单体聚合得到的。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SiO2的粒径为40-60nm,所述双亲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120000 g/mol。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树脂;230℃,2.16kg砝码下,所述聚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3.5g/10min,弯曲模量≥1500MPa;所述成核剂为高分子聚合物类透明成核剂或有机小分子类透明成核剂。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成核剂为聚环己烷乙烯、聚乙烯戊烷、磷酸金属盐、山梨醇苄叉衍生物、羧酸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无机粒子为纳米SiO2、纳米Y型分子筛、纳米Beta分子筛、纳米ZSM-5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SiO2粒径为80-150nm,比表面积≥200m2/g;纳米Y型分子筛、纳米Beta分子筛、纳米ZSM-5分子筛的粒径范围为100-200nm,,平均微孔孔径大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的制备方法,该专用料包括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所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使马来酸酐和烯烃单体发生共聚反应,得到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PXMA; 步骤2,使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与丙炔醇反应,得到PXMA-C≡ CH; 步骤3,将PXMA-C≡CH与SiO2-N3反应,得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的制备方法,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 1中还加入了引发剂,所述引发剂为偶氮类引发剂;所述步骤3还加入了抗坏血酸钠水溶液和二价铜离子;所述烯烃单体为C4-C10烯烃单体。 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的制备方法,在一实施方式中,该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聚丙烯树脂、成核剂、无机粒子和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进行高混,高混温度在90℃~110℃,待混合物料冷却至室温后排出,得到混合原料; 将混合原料置于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机温度为200℃~ 230℃,螺杆转速为200r/min~300r/min,得到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均聚聚丙烯中加入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能够提高薄膜的厚薄均匀性,进而能够提高薄膜的透光均匀性,而且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还具有抑制小分子受热迁移的功能。 本发明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与成核剂具有协同效应,能够进一步促进薄膜增透,有效提高薄膜透明性,并明显改善专用料的加工性能和薄膜的厚薄均匀性。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pecial material for a polypropylene aluminum laminated film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special material, the special material comprises polypropylene resin, a nucleating agent, inorganic particles and polymer-coated inorganic particle microspheres, the polymer in the polymer-coated inorganic particle microspheres is an amphiphilic polymer, and the polymer in the polymer-coated inorganic particle microspheres is an amphiphilic polymer. The inorganic particles in the polymer coated inorganic particle microspheres are nano SiO2. The transparent nucleating agent of a specific type is selec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polymer coated inorganic particle microspheres and the nano inorganic particles, so that the transparency, thickness uniformity, small molecule migration precipitation resistance and volatility of the BOPP film are improved, and the special material is suitable for preparing a high-brightness polypropylene laser aluminizing high-end film. 1.一种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其特征在于,该专用料包括:聚丙烯树脂、成核剂、无机粒子和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其中,所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聚合物为双亲性聚合物,所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无机粒子为纳米SiO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聚合物为含聚饱和烃链段的双亲性聚合物;及/或,该专用料包括聚丙烯树脂100重量份,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0.5~1.5重量份,成核剂0.05~0.2重量份,无机粒子0.05~0.1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为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包覆纳米SiO2所得到的微球,其中,聚饱和烃是由C4-C10的烯烃单体聚合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中无机粒子的粒径为40-60nm,所述双亲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120000g/mo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树脂;230℃,2.16kg砝码下,所述聚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3.5g/10min,弯曲模量≥1500MPa;所述成核剂为高分子聚合物类透明成核剂或有机小分子类透明成核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核剂为聚环己烷乙烯、聚乙烯戊烷、磷酸金属盐、山梨醇苄叉衍生物、羧酸金属盐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粒子为纳米SiO2、纳米Y型分子筛、纳米Beta分子筛、纳米ZSM-5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SiO2粒径为80-150nm,比表面积≥200m2/g;纳米Y型分子筛、纳米Beta分子筛、纳米ZSM-5分子筛的粒径范围为100-200nm,,平均微孔孔径大于 9.一种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专用料包括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所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使马来酸酐和烯烃单体发生共聚反应,得到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PXMA; 步骤2,使聚饱和烃马来酸酐共聚物与丙炔醇反应,得到PXMA-C≡CH; 步骤3,将PXMA-C≡CH与SiO2-N3反应,得到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还加入了引发剂,所述引发剂为偶氮类引发剂;所述步骤3还加入了抗坏血酸钠水溶液和二价铜离子;所述烯烃单体为C4-C10烯烃单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聚丙烯树脂、成核剂、无机粒子和聚合物包覆无机粒子微球进行高混,高混温度在90℃~110℃,待混合物料冷却至室温后排出,得到混合原料; 将混合原料置于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造粒,挤出机温度为200℃~230℃,螺杆转速为200r/min~300r/min,得到聚丙烯镀铝膜专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