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ING CUTTER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铣刀。 在机床加工过程中,在粗加工后,通常会使用多种刀具再次进行精加工以达到不同的目的,例如,在工件上加工出加工槽后,还需要精修该功能槽的底面、以及清除该加工槽角落的残留物等。对于一些表面精度要求很高的工件,二次切削会提高刀纹不良的几率,造成浪费并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同时进行精修加工槽的底面及清除该加工槽角落的残留物的铣刀,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铣刀,用于精修一加工槽的底面及清除该加工槽角落的残余物,该铣刀包括杆体及设于杆体一端的刀体,该刀体末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刀刃及第二刀刃,该第一刀刃距离该刀体的高度高于该第二刀刃距离该刀体的高度,该第一刀刃用于精修该加工槽的底面,该第二刀刃长于第一刀刃,该第二刀刃用于清除该加工槽角落的残余物。 进一步地,该刀体的周壁上设有两个螺旋部,该第一刀刃与该第二刀刃分别形成于对应一个该螺旋部的端部。 进一步地,该第一刀刃的一个端点与该第二刀刃的一个端点在该刀体的轴心处相重合,该第一刀刃与该第二刀刃之间的夹角为
180°。 进一步地,该第二刀刃平行该刀体的端面,该第一刀刃与该刀体之间的高度沿远离该第二刀刃方向逐渐增加,该第一刀刃远离该第二刀刃的刀尖与该第二刀刃之间的高度差范围为0.01毫米至0.05毫米。 进一步地,该第一刀刃远离该第二刀刃的刀尖与该第二刀刃之间的高度差为0.03毫米。 进一步地,该第一刀刃的长度为0.77毫米,该第二刀刃的长度为0.80毫米。 进一步地,该杆体朝向该刀体的一端为一锥形部,该锥形部的直径随着接近该刀体逐渐减小,该锥形部直径较小的一端与该刀体相连接。 进一步地,该第一刀刃与该第二刀刃之间还分别设有两个排屑槽。 本实用新型的铣刀利用第一刀刃进行精修加工槽的底面,利用第二刀刃进行清理加工槽角落的残留物。在加工时第一刀刃与第二刀刃分工切削,不存在二次切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铣刀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铣刀的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铣刀的仰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
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铣刀100以对工件的一加工槽同时进行精修该加工槽的底面及清除该加工槽的角落的残留物。 铣刀100包括杆体10及设于杆体10一端的刀体20。杆体10用于夹持固定到刀柄上。刀体20用于切削工件。刀体20末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刀刃21及第二刀刃23。第一刀刃21高于第二刀刃23,第一刀刃21用于精修加工槽的底面。第二刀刃23长于第一刀刃21,第二刀刃用于清除该加工槽角落的残留物。 杆体10用于安装到刀柄上。杆体10大致为圆柱体,其直径大于刀体20的直径。杆体10朝向刀体20的一端为一锥形部11。锥形部11的直径随着接近刀体20逐渐减小。锥形部11的末端的直径与刀体20直径相同并与刀体20相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3,刀体20大致为圆柱体。刀体20的周壁上设有两个螺旋部25。两个螺旋部25之间还对应形成两个螺旋槽252。第一刀刃21与第二刀刃23分别形成于对应一个螺旋部25的端部。第一刀刃21的一个端点与第二刀刃23的一个端点在刀体20的轴心处相重合。第一刀刃21与第二刀刃23之间的夹角为180度。 第一刀刃21为端铣刀,其用于精修加工槽的底面。第一刀刃21与刀体20之间的高度高于第二刀刃23与刀体20之间的高度。 具体地,第二刀刃23平行刀体20的端面。第一刀刃21一端连接第二刀刃23。第一刀刃21与刀体20之间的高度沿远离第二刀刃23方向逐渐增加。第一刀刃21远离第二刀刃23的刀尖与第二刀刃23之间的高度差h大约为0.01毫米-0.05毫米。本实施例中,高度差h优选为0.03毫米。
第二刀刃23为清角刀,其用于清除加工槽角落的残留物。第二刀刃23的长度大于第一刀刃21的长度。 具体地,第二刀刃23贴合第一刀刃21的一端至第二刀刃23另一端的刀尖处的长度大于第一刀刃21贴合第二刀刃23的一端至第一刀刃21另一端的刀尖处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刀刃的长度为0.77毫米,第二刀刃的长度为0.80毫米。 本实施例中,第一刀刃21与第二刀刃23之间还分别设有两个排屑槽27。每个排屑槽27由刀体20端部凹陷形成。排屑槽27的深度沿远离中心方向逐渐变深。排屑槽27用于在加工时容纳并排出杂屑。可以留着,在其他实施例中,排屑槽27还可以取消。 本实用新型的铣刀100利用第一刀刃21进行精底,利用第二刀刃23进行清角。在加工时第一刀刃21与第二刀刃23分工切削,不存在二次切削,且减少了每一刀刃的吃刀量。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A milling cutter (100), which is used for finishing a bottom surface of a machining groove and removing residue from the corners of the machining groove; the milling cutter (100) comprises a rod body (10) and a cutter body (20) that is disposed at an end of the rod body; a first cutting edge (21) and a second cutting edge (23) are disposed on an end surface of a tail end of the cutter body (20), the height of the first cutting edge (21) from the cutter body (20) being greater than the height of the second cutting edge (23) from the cutter body (20); the first cutting edge (21) is used to finish a bottom surface of a machining groove, and the second cutting edge (23) is longer than the first cutting edge (21), the second cutting edge (23) being used to remove residue from the corners of the machining groove. The milling cutter (100) may simultaneously finish a bottom surface and clean corners. 一种铣刀,用于精修一加工槽的底面及清除该加工槽角落的残余物,该铣刀包括杆体及设于杆体一端的刀体,其特征在于:该刀体末端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刀刃及第二刀刃,该第一刀刃距离该刀体的高度高于该第二刀刃距离该刀体的高度,该第一刀刃用于精修该加工槽的底面,该第二刀刃长于第一刀刃,该第二刀刃用于清除该加工槽角落的残余物。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该刀体的周壁上设有两个螺旋部,该第一刀刃与该第二刀刃分别形成于对应一个该螺旋部的端部。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刀刃的一个端点与该第二刀刃的一个端点在该刀体的轴心处相重合,该第一刀刃与该第二刀刃之间的夹角为18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刀刃平行该刀体的端面,该第一刀刃与该刀体之间的高度沿远离该第二刀刃方向逐渐增加,该第一刀刃远离该第二刀刃的刀尖与该第二刀刃之间的高度差范围为0.01毫米至0.05毫米。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刀刃远离该第二刀刃的刀尖与该第二刀刃之间的高度差为0.03毫米。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刀刃的长度为0.77毫米,该第二刀刃的长度为0.80毫米。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该杆体朝向该刀体的一端为一锥形部,该锥形部直径较小的一端与该刀体相连接。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刀,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刀刃与该第二刀刃之间还分别设有两个排屑槽。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附图说明
杆体 10 刀体 20 第一刀刃 21 第二刀刃 23 螺旋部 25 螺旋槽 252 排屑槽 27 高度差 h 具体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