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water treatment device for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及施工方法中雨水处理装置的效果图; 图2为本发明拆除防护层后的效果图; 图3为图2中A方向的效果图; 图4为图2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顶板、底板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过滤井筒的效果图; 图7为本发明中搅拌增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层;2-地下通道;3-过滤井筒;4-第一输水管;5-第一分流管;6-第二输水管;7-第二分流管;8-盖板;9-顶板;10-底板;11-侧板;12-第一导流孔;13-导流管;14-主筋梁;15-第一加强筋;16-第二加强筋;17-支护板;18-固定件;19-集水盒;20-导流槽;21-第一过滤网;22-第二导流孔;23-水性非固化涂料层;24-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25-筒体;26-进水孔;27-出水孔;28-第二过滤网;29-搅拌增速机构;30-箱体;31-固定板;32-导通孔;33-搅拌组件;34-传动杆;35-增速组件;36-电机;37-转轴;38-主叶片;39-辅助叶片;40-挡环;41-增速叶片;42-加强层;43-楔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及施工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书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雨水处理装置沿地下通道2分布,地下通道2由底板10、顶板9和侧板11围成一体并形成中空结构,底板10、顶板9和侧板11均由水性非固化涂料层23、加强层42和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24组成,水性非固化涂料层23位于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24的内侧,加强层42位于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24的外侧,且底板10、顶板9和侧板11上的水性非固化涂料层23形成一体化无缝连接的全包围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地下通道2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 地下通道2的外侧设有加固机构和防护层1,防护层1位于加固机构的外侧,加固机构包括主筋梁14、第一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6和支护板17,主筋梁14沿地下通道2的周向分布,第一加强筋15均匀分布于位于上方的两个主筋梁14之间和位于下方的两个主筋梁14之间,第二加强筋16均匀分布于两侧的上下两个主筋梁14之间,支护板17贴合于侧板11的外侧,第二加强筋16通过固定件18固定连接支护板17,通过加固机构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个地下通道2的牢固度,防止因地下通道2内积水造成坍塌,提高安全性,防护层1可以起到保护加固机构的作用。 雨水处理装置包括集水盒19、导流组件和过滤井筒3,集水盒19均匀分布于地下通道2的底部,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孔12和第二导流孔22,第一导流孔12和第二导流孔22均设于地下通道2,第一导流孔12和第二导流孔22连通集水盒19,侧板11的内侧面从下往上设置有至少三层第一导流孔12,且上下两个第一导流孔12之间的间距从下往上逐渐增大,通过不同高度的第一导流孔12设计,可以满足地下通道2内不同积水深度的排水要求,延长地下通道2的使用寿命。侧板11和底板10之间设有导流槽20,导流槽20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导流孔22,导流槽20的开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21,地下通道2底部的积水可以通过导流槽20经第二导流孔22进行排水,第一过滤网21起到过滤作用,防止第二导流孔22造成堵塞。 集水盒19通过第一输水组件连接过滤井筒3,第一输水组件包括第一输水管4、第一分流管5和导流管13,第一输水管4位于地下通道2的正下方且沿地下通道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输水管4通过导流管13连通集水盒19,第一输水管4通过第一分流管5连通过滤井筒3,集水盒19内的水经导流管13可以进入第一输水管4汇聚,并通过第一分流管5可以分流至各个过滤井筒3内,满足对雨水收集过滤处理的要求。 过滤井筒3沿地下通道2的底部两侧分布,过滤井筒3包括筒体25、盖板8、第二过滤网28和搅拌增速机构29,盖板8设于筒体25的顶部,筒体25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孔26和出水孔27,第二过滤网28设于筒体25内,位于靠近进水孔26的一侧,搅拌增速机构29设于筒体25内,并贯穿第二过滤网28,筒体25的底部设有楔形板43,通过进水孔26可以将第一分流管5内的水输入筒体25内,经第二过滤网28进行过滤,再将水通过出水孔27输出,盖板8可拆卸连接于筒体25上,便于对第二过滤网28的杂质进行清理,搅拌增速机构29可以对水进行搅拌,同时可以加速水流的流动。 搅拌增速机构29包括箱体30、搅拌组件33、传动杆34、增速组件35和电机36,箱体30通过固定板31连接于筒体25,箱体30上设有导通孔32,搅拌组件33和增速组件35设于传动杆34的上下两侧,传动杆34贯穿导通孔32,电机36设于筒体25上,电机36通过转轴37连接至箱体30,转轴37通过齿轮组连接传动杆34,搅拌组件33包括呈环形均匀分布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包括主叶片38和辅助叶片39,主叶片38的尺寸大于辅助叶片39的尺寸,增速组件35包括挡环40和增速叶片41,增速叶片41呈环形均匀分布于传动杆34的底部,挡环40设于增速叶片41的顶部,通过电机36带动转轴37旋转,进而可以通过齿轮组带动传动杆34转动,实现搅拌组件33和增速组件35的同步旋转,提高输水效率。 同一侧的两个过滤井筒3之间通过第二输水组件连接,第二输水组件包括第二输水管6和第二分流管7,第二输水管6位于过滤井筒3的一侧,且第二输水管6沿地下通道2的长度方向分布,过滤井筒3通过第二分流管7连通第二输水管6,第二分流管7可以将过滤井筒3内的水汇流至第二输水管6排出。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地下工程防渗漏、收集过滤和输送水,而且可以克服地下防水工程易存在整体失效或局部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利用,增强地下工程的耐久性,地下通道2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一导流孔12和第二导流孔22进入集水盒19,再经第一输水组件输入过滤井筒3,过滤处理后通过第二输水组件输出,有效保证地下通道2的安全性。 如上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地下通道2加固 a、首先沿地下通道2的两侧内壁对称开设第一导流孔12,下排的第一导流孔12靠近侧板11的底部,中间排的第一导流孔12与底部的第一导流孔12之间的间距为20~30mm,上排的低于第一导流孔12与中间排的第一导流孔12之间的间距为50~60mm; b、然后沿侧板11与底板10之间开设导流槽20,沿导流槽20的侧壁开设第二导流孔22,第一导流孔12连通第二导流孔22,并在导流槽20的开口处安装第一过滤网21; c、接着根据地下通道2的尺寸确定加固机构的尺寸,并根据设计要求加工主筋梁14、第一加强筋15、第二加强筋16和支护板17,将主筋梁14沿地下通道2的周向分布,将第一加强筋15均匀焊接于位于上方的两个主筋梁14之间和位于下方的两个主筋梁14之间,将第二加强筋16均匀焊接于两侧的上下两个主筋梁14之间,同时将支护板17贴合于侧板11的外侧,将第二加强筋16通过固定件18固定连接支护板17; 2)第一输水组件施工 a、首先根据地下通道2的底板10宽度确定集水盒19的尺寸,将集水盒19沿底板10的底部依次等间距布设,使第一导流孔12和第二导流孔22均连通集水盒19; b、然后沿着每个集水盒19的底部竖直安装导流管13,选取第一输水管4,将第一输水管4沿地下通道2的下方水平布设,并将导流管13连通第一输水管4; c、接着根据过滤井筒3的分布位置选取合适的第一分流管5,将第一分流管5的一端连通第一输水管4,另一端用塞子进行封堵; d、最后在每个第一分流管5上分别安装电磁阀; 3)过滤井筒3施工 a、首先根据过滤井筒3的分布位置制作合适的筒体25,沿筒体25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进水孔26和出水孔27,使进水孔26位于出水孔27的上方,并沿筒体25的内侧底部安装楔形板43,位于靠近出水孔27的一侧不安装楔形板43; b、然后沿筒体25内水平安装第二过滤网28,使第二过滤网28位于靠近进水孔26的一侧,打开塞子,将各个第一分流管5分别连通各个过滤井筒3上的进水孔26; c、接着根据筒体25的尺寸制作合适的搅拌组件33、增速组件35和箱体30,在箱体30上沿竖直方向开设导通孔32,同时将搅拌组件33和增速组件35分别安装于传动杆34的上下两端,使传动杆34贯穿导通孔32,再选取合适的电机36,将电机36安装于筒体25的外侧,同时在电机36上连接转轴37,将转轴37通过齿轮组连接传动杆34; d、最后将箱体30通过固定板31安装于筒体25内,并使搅拌组件33位于第二过滤网28的上方; 4)第二输水组件施工 a、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合适的第二输水管6和第二分流管7,将第二输水管6沿过滤井筒3的外侧水平布设; b、然后将各个过滤井筒3通过第二分流管7连通第二输水管6,并在第二分流管7上安装电磁阀; c、接着将电机36和电磁阀连接外部的控制系统。 该施工方法步骤简单,不仅提高了雨水处理装置的施工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地下工程防渗漏、收集过滤和输送水,克服地下防水工程易存在整体失效或局部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海绵城市具有较高的集排水效果,能够为城市的用水进行收集的同时可以减少发生洪水的情况。 而在地铁、地下管道、隧道、地下管廊、地下车库、地下防空设施等低于水平面的区域排水较为不畅,一旦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容易造成地下通道积水,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容易造成地下防水工程整体失效或局部接缝处渗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及施工方法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地下工程防渗漏、收集过滤和输送水,而且可以克服地下防水工程易存在整体失效或局部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利用,增强地下工程的耐久性,该施工方法步骤简单,不仅提高了雨水处理装置的施工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地下工程防渗漏、收集过滤和输送水,克服地下防水工程易存在整体失效或局部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雨水处理装置沿地下通道分布,其特征在于:雨水处理装置包括集水盒、导流组件和过滤井筒,集水盒均匀分布于地下通道的底部,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均设于地下通道,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连通集水盒,集水盒通过第一输水组件连接过滤井筒,过滤井筒沿地下通道的底部两侧分布,同一侧的两个过滤井筒之间通过第二输水组件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地下工程防渗漏、收集过滤和输送水,而且可以克服地下防水工程易存在整体失效或局部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利用,增强地下工程的耐久性,地下通道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进入集水盒,再经第一输水组件输入过滤井筒,过滤处理后通过第二输水组件输出,有效保证地下通道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下通道由底板、顶板和侧板围成一体并形成中空结构,底板、顶板和侧板均由水性非固化涂料层、加强层和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组成,水性非固化涂料层位于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的内侧,加强层位于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的外侧,且底板、顶板和侧板上的水性非固化涂料层形成一体化无缝连接的全包围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地下通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防渗效果。 进一步,地下通道的外侧设有加固机构和防护层,防护层位于加固机构的外侧,加固机构包括主筋梁、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支护板,主筋梁沿地下通道的周向分布,第一加强筋均匀分布于位于上方的两个主筋梁之间和位于下方的两个主筋梁之间,第二加强筋均匀分布于两侧的上下两个主筋梁之间,支护板贴合于侧板的外侧,第二加强筋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支护板,通过加固机构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个地下通道的牢固度,防止因地下通道内积水造成坍塌,提高安全性,防护层可以起到保护加固机构的作用。 进一步,侧板的内侧面从下往上设置有至少三层第一导流孔,且上下两个第一导流孔之间的间距从下往上逐渐增大,通过不同高度的第一导流孔设计,可以满足地下通道内不同积水深度的排水要求,延长地下通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侧板和底板之间设有导流槽,导流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导流孔,导流槽的开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地下通道底部的积水可以通过导流槽经第二导流孔进行排水,第一过滤网起到过滤作用,防止第二导流孔造成堵塞。 进一步,第一输水组件包括第一输水管、第一分流管和导流管,第一输水管位于地下通道的正下方且沿地下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输水管通过导流管连通集水盒,第一输水管通过第一分流管连通过滤井筒,集水盒内的水经导流管可以进入第一输水管汇聚,并通过第一分流管可以分流至各个过滤井筒内,满足对雨水收集过滤处理的要求。 进一步,过滤井筒包括筒体、盖板、第二过滤网和搅拌增速机构,盖板设于筒体的顶部,筒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第二过滤网设于筒体内,位于靠近进水孔的一侧,搅拌增速机构设于筒体内,并贯穿第二过滤网,筒体的底部设有楔形板,通过进水孔可以将第一分流管内的水输入筒体内,经第二过滤网进行过滤,再将水通过出水孔输出,盖板可拆卸连接于筒体上,便于对第二过滤网的杂质进行清理,搅拌增速机构可以对水进行搅拌,同时可以加速水流的流动。 进一步,搅拌增速机构包括箱体、搅拌组件、传动杆、增速组件和电机,箱体通过固定板连接于筒体,箱体上设有导通孔,搅拌组件和增速组件设于传动杆的上下两侧,传动杆贯穿导通孔,电机设于筒体上,电机通过转轴连接至箱体,转轴通过齿轮组连接传动杆,搅拌组件包括呈环形均匀分布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包括主叶片和辅助叶片,主叶片的尺寸大于辅助叶片的尺寸,增速组件包括挡环和增速叶片,增速叶片呈环形均匀分布于传动杆的底部,挡环设于增速叶片的顶部,通过电机带动转轴旋转,进而可以通过齿轮组带动传动杆转动,实现搅拌组件和增速组件的同步旋转,提高输水效率。 进一步,第二输水组件包括第二输水管和第二分流管,第二输水管位于过滤井筒的一侧,且第二输水管沿地下通道的长度方向分布,过滤井筒通过第二分流管连通第二输水管,第二分流管可以将过滤井筒内的水汇流至第二输水管排出。 如上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地下通道加固 a、首先沿地下通道的两侧内壁对称开设第一导流孔,下排的第一导流孔靠近侧板的底部,中间排的第一导流孔与底部的第一导流孔之间的间距为20~30mm,上排的低于第一导流孔与中间排的第一导流孔之间的间距为50~60mm; b、然后沿侧板与底板之间开设导流槽,沿导流槽的侧壁开设第二导流孔,第一导流孔连通第二导流孔,并在导流槽的开口处安装第一过滤网; c、接着根据地下通道的尺寸确定加固机构的尺寸,并根据设计要求加工主筋梁、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支护板,将主筋梁沿地下通道的周向分布,将第一加强筋均匀焊接于位于上方的两个主筋梁之间和位于下方的两个主筋梁之间,将第二加强筋均匀焊接于两侧的上下两个主筋梁之间,同时将支护板贴合于侧板的外侧,将第二加强筋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支护板; 2)第一输水组件施工 a、首先根据地下通道的底板宽度确定集水盒的尺寸,将集水盒沿底板的底部依次等间距布设,使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均连通集水盒; b、然后沿着每个集水盒的底部竖直安装导流管,选取第一输水管,将第一输水管沿地下通道的下方水平布设,并将导流管连通第一输水管; c、接着根据过滤井筒的分布位置选取合适的第一分流管,将第一分流管的一端连通第一输水管,另一端用塞子进行封堵; d、最后在每个第一分流管上分别安装电磁阀; 3)过滤井筒施工 a、首先根据过滤井筒的分布位置制作合适的筒体,沿筒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进水孔和出水孔,使进水孔位于出水孔的上方,并沿筒体的内侧底部安装楔形板,位于靠近出水孔的一侧不安装楔形板; b、然后沿筒体内水平安装第二过滤网,使第二过滤网位于靠近进水孔的一侧,打开塞子,将各个第一分流管分别连通各个过滤井筒上的进水孔; c、接着根据筒体的尺寸制作合适的搅拌组件、增速组件和箱体,在箱体上沿竖直方向开设导通孔,同时将搅拌组件和增速组件分别安装于传动杆的上下两端,使传动杆贯穿导通孔,再选取合适的电机,将电机安装于筒体的外侧,同时在电机上连接转轴,将转轴通过齿轮组连接传动杆; d、最后将箱体通过固定板安装于筒体内,并使搅拌组件位于第二过滤网的上方; 4)第二输水组件施工 a、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合适的第二输水管和第二分流管,将第二输水管沿过滤井筒的外侧水平布设; b、然后将各个过滤井筒通过第二分流管连通第二输水管,并在第二分流管上安装电磁阀; c、接着将电机和电磁阀连接外部的控制系统。 该施工方法步骤简单,不仅提高了雨水处理装置的施工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地下工程防渗漏、收集过滤和输送水,克服地下防水工程易存在整体失效或局部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地下工程防渗漏、收集过滤和输送水,而且可以克服地下防水工程易存在整体失效或局部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利用,增强地下工程的耐久性,地下通道内的水可以通过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进入集水盒,再经第一输水组件输入过滤井筒,过滤处理后通过第二输水组件输出,有效保证地下通道的安全性。 2、通过加固机构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个地下通道的牢固度,防止因地下通道内积水造成坍塌,提高安全性,防护层可以起到保护加固机构的作用。 3、通过进水孔可以将第一分流管内的水输入筒体内,经第二过滤网进行过滤,再将水通过出水孔输出,盖板可拆卸连接于筒体上,便于对第二过滤网的杂质进行清理,搅拌增速机构可以对水进行搅拌,同时可以加速水流的流动。 4、该施工方法步骤简单,不仅提高了雨水处理装置的施工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地下工程防渗漏、收集过滤和输送水,克服地下防水工程易存在整体失效或局部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inwater treatment device for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a sponge city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The rainwater treatment device comprises water collecting boxes, a flow guide assembly and a filtering shaft, the water collecting boxes are evenly distributed at the bottom of an underground channel, the flow guide assembly comprises a first flow guide hole and a second flow guide hole, and the first flow guide hole and the second flow guide hole are both formed in the underground channel; the first flow guide hole and the second flow guide hole are communicated with a water collecting box, the water collecting box is connected with filtering shafts through a first water conveying assembly, the filtering shaft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two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underground channel, and the two filtering shafts on the same side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second water conveying assembly.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steps of underground passage reinforcement, first water conveying assembly construction, filtering shaft construction and second water conveying assembly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leakage prevention, collection, filtration and water delivery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an be achieved, the defect that the underground waterproof engineering is prone to overall failure or local joints are prone to leakage can be overcome,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inwater are facilitated, and the durability of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s enhanced. 1.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所述雨水处理装置沿地下通道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包括集水盒、导流组件和过滤井筒,所述集水盒均匀分布于所述地下通道的底部,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和所述第二导流孔均设于所述地下通道,所述第一导流孔和所述第二导流孔连通所述集水盒,所述集水盒通过第一输水组件连接所述过滤井筒,所述过滤井筒沿所述地下通道的底部两侧分布,同一侧的两个所述过滤井筒之间通过第二输水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通道由底板、顶板和侧板围成一体并形成中空结构,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均由水性非固化涂料层、加强层和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组成,所述水性非固化涂料层位于所述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的内侧,所述加强层位于所述砂基微珠透气防渗复合层的外侧,且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上的所述水性非固化涂料层形成一体化无缝连接的全包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通道的外侧设有加固机构和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位于所述加固机构的外侧,所述加固机构包括主筋梁、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支护板,所述主筋梁沿所述地下通道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一加强筋均匀分布于位于上方的两个所述主筋梁之间和位于下方的两个所述主筋梁之间,所述第二加强筋均匀分布于两侧的上下两个所述主筋梁之间,所述支护板贴合于所述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加强筋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护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内侧面从下往上设置有至少三层所述第一导流孔,且上下两个所述第一导流孔之间的间距从下往上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内壁上设有所述第二导流孔,所述导流槽的开口处设有第一过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水组件包括第一输水管、第一分流管和导流管,所述第一输水管位于所述地下通道的正下方且沿所述地下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输水管通过所述导流管连通所述集水盒,所述第一输水管通过所述第一分流管连通所述过滤井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井筒包括筒体、盖板、第二过滤网和搅拌增速机构,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所述筒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第二过滤网设于所述筒体内,位于靠近所述进水孔的一侧,所述搅拌增速机构设于所述筒体内,并贯穿所述第二过滤网,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楔形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增速机构包括箱体、搅拌组件、传动杆、增速组件和电机,所述箱体通过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筒体,所述箱体上设有导通孔,所述搅拌组件和所述增速组件设于所述传动杆的上下两侧,所述传动杆贯穿所述导通孔,所述电机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电机通过转轴连接至所述箱体,所述转轴通过齿轮组连接所述传动杆,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呈环形均匀分布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包括主叶片和辅助叶片,所述主叶片的尺寸大于所述辅助叶片的尺寸,所述增速组件包括挡环和增速叶片,所述增速叶片呈环形均匀分布于所述传动杆的底部,所述挡环设于所述增速叶片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水组件包括第二输水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输水管位于所述过滤井筒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输水管沿所述地下通道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过滤井筒通过所述第二分流管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海绵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用雨水处理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地下通道加固 a、首先沿地下通道的两侧内壁对称开设第一导流孔,下排的第一导流孔靠近侧板的底部,中间排的第一导流孔与底部的第一导流孔之间的间距为20~30mm,上排的低于第一导流孔与中间排的第一导流孔之间的间距为50~60mm; b、然后沿侧板与底板之间开设导流槽,沿导流槽的侧壁开设第二导流孔,第一导流孔连通第二导流孔,并在导流槽的开口处安装第一过滤网; c、接着根据地下通道的尺寸确定加固机构的尺寸,并根据设计要求加工主筋梁、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支护板,将主筋梁沿地下通道的周向分布,将第一加强筋均匀焊接于位于上方的两个主筋梁之间和位于下方的两个主筋梁之间,将第二加强筋均匀焊接于两侧的上下两个主筋梁之间,同时将支护板贴合于侧板的外侧,将第二加强筋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支护板; 2)第一输水组件施工 a、首先根据地下通道的底板宽度确定集水盒的尺寸,将集水盒沿底板的底部依次等间距布设,使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均连通集水盒; b、然后沿着每个集水盒的底部竖直安装导流管,选取第一输水管,将第一输水管沿地下通道的下方水平布设,并将导流管连通第一输水管; c、接着根据过滤井筒的分布位置选取合适的第一分流管,将第一分流管的一端连通第一输水管,另一端用塞子进行封堵; d、最后在每个第一分流管上分别安装电磁阀; 3)过滤井筒施工 a、首先根据过滤井筒的分布位置制作合适的筒体,沿筒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进水孔和出水孔,使进水孔位于出水孔的上方,并沿筒体的内侧底部安装楔形板,位于靠近出水孔的一侧不安装楔形板; b、然后沿筒体内水平安装第二过滤网,使第二过滤网位于靠近进水孔的一侧,打开塞子,将各个第一分流管分别连通各个过滤井筒上的进水孔; c、接着根据筒体的尺寸制作合适的搅拌组件、增速组件和箱体,在箱体上沿竖直方向开设导通孔,同时将搅拌组件和增速组件分别安装于传动杆的上下两端,使传动杆贯穿导通孔,再选取合适的电机,将电机安装于筒体的外侧,同时在电机上连接转轴,将转轴通过齿轮组连接传动杆; d、最后将箱体通过固定板安装于筒体内,并使搅拌组件位于第二过滤网的上方; 4)第二输水组件施工 a、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合适的第二输水管和第二分流管,将第二输水管沿过滤井筒的外侧水平布设; b、然后将各个过滤井筒通过第二分流管连通第二输水管,并在第二分流管上安装电磁阀; c、接着将电机和电磁阀连接外部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