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本公开要求在2018年05月2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公开号为201810523141.X、公开名称为“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公开中。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在平板显示面板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显示面板因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色彩艳、轻薄等优点而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在所述非显示区域具有位于衬底基板上的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金属垫,以及绝缘层,所述至少两个金属垫包括:第一金属垫和第二金属垫; 所述第一金属垫和所述第二金属垫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金属垫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金属垫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垫与所述第二金属垫之间,且所述绝缘层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垫; 其中,所述绝缘层覆盖且远离所述第二金属垫的平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垫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金属垫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金属垫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还覆盖所述绝缘层中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的侧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所述挡墙结构,还包括:覆盖各所述金属垫的保护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还包括覆盖所述保护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所述金属垫为两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金属垫与源漏极同层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除了第一金属垫之外的金属垫与栅电极同层设置。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形成至少两个金属垫,所述至少两个金属垫包括:第一金属垫和第二金属垫,所述第一金属垫和所述第二金属垫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金属垫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金属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 以及在所述第一金属垫与所述第二金属垫之间形成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垫的绝缘层; 其中,所述绝缘层覆盖且远离所述第二金属垫的平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垫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垫与源漏极的图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所述第二金属垫与栅电极的图形。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a-图6d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5所示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执行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AA’和包围显示区域AA’的非显示区域BB’,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BB’设置挡墙结构,挡墙结构包括位于衬底基板01一侧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金属垫02、栅极绝缘层03、第一金属垫04、层间介质层05和封装层06,且第二金属垫02的宽度大于第一金属垫04的宽度,该挡墙结构可以改变裂纹扩散的方向和距离,从而减少裂纹向显示区域扩散。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由于相邻金属垫的宽度不一致导致挡墙结构中出现较多坡度角,容易在坡度角处集中应力而将所产生的裂纹延伸至显示区域的问题,从而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 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附图中各层薄膜厚度、大小和形状不反映显示面板的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显示区域AA’和包围显示区域AA’的非显示区域BB’,在非显示区域BB’具有位于衬底基板01上的挡墙结构,该挡墙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金属垫(图中仅以两个金属垫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以及绝缘层07,至少两个金属垫包括:第一金属垫04和第二金属垫02; 第一金属垫04和第二金属垫02位于衬底基板01的同一侧,且第一金属垫04与衬底基板0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金属垫02与衬底基板01之间的距离; 绝缘层07位于第一金属垫04与第二金属垫02之间,且绝缘层07完全覆盖第二金属垫02; 其中,绝缘层07覆盖且远离第二金属垫02的平面为第一表面aa’,第一金属垫04至少覆盖第一表面aa’靠近显示区域AA’的边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通过在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挡墙结构来防止非显示区域产生裂纹扩散至显示区域,并且为了避免在后续工艺中制作覆盖全部挡墙结构的膜层产生的坡度角较多而导致在后续工艺中若出现操作不当使显示面板受到冲击,或者在进行封装盖板贴合时,在这些坡度角位置处容易产生裂纹,故本公开通过将第一金属垫设置为至少覆盖第一表面靠近显示区域的边界,这样在后续工艺中制作覆盖各金属垫的其它膜层时可以减少产生坡度角的个数,从而减少应力集中处,进而降低显示面板产生裂纹的几率,提高显示器件的寿命。 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绝缘层可以是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栅极绝缘层,与相关技术的栅极绝缘层相同,在此不做详述。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第一金属垫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表面靠近显示区域的边界,可以如图2所示,将第一金属垫04靠近显示区域AA’的边界的侧面设置为与绝缘层07覆盖第二金属垫02部分中靠近显示区域AA’的侧面齐平,从而可以在制作第一金属垫04远离衬底基板01一侧的其他膜层时,可以减少坡度角A的形成。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第一金属垫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表面靠近显示区域的边界,可以如图3所示,第一金属垫04不仅覆盖第一表面aa’靠近显示区域AA’的边界,还覆盖与该边界相连的侧面,该种设置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坡度角A的形成,并且对制作工艺的精度要求不高,即降低了制作工艺的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本公开中均是以两个金属垫为例进行说明的,金属垫的个数也可以大于两个,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2至图5所示,挡墙结构,还包括:覆盖各金属垫的保护层0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保护层可以是显示面板的层间介质层,与相关技术的层间介质层相同,在此不做详述。 可选地,为了阻隔水汽向显示面板扩散,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2至图5所示,还包括覆盖保护层08远离衬底基板01一侧的封装层06。 具体实施时,如图2和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非显示区域BB’的挡墙结构靠近显示区域AA’的部分,由于第一金属垫04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表面aa’靠近显示区域AA’的边界,后续制作覆盖第一金属垫04的保护层08时,靠近显示区域AA’的保护层08只出现两个坡度角A,再在显示面板上制作覆盖保护层08的封装层06时,靠近显示区域AA’的封装层06也只出现两个坡度角A,因此与相关技术(图 1中靠近显示区域AA’的封装层06出现了四个坡度角A)相比,挡墙结构中靠近显示区域AA’的坡度角A的个数明显减少,即减少了应力集中处,进而降低显示面板产生裂纹的几率,提高显示器件的寿命的问题。 虽然图2和图3所示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挡墙结构中靠近显示区域AA’的坡度角A的个数相比相关技术明显减少,从而减少了应力集中处,降低了显示面板产生裂纹的几率,但是挡墙结构中远离显示区域AA’的坡度角A的个数与相关技术中相同,这样当显示面板在后续工艺中受到冲击时,挡墙结构中远离显示区域AA’的坡度角位置处容易产生裂纹,该裂纹会扩散至显示区域AA’。 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产生裂纹的几率,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4所示,在挡墙结构内,第一金属垫04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第一表面aa’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这样就可以实现在后续工艺中制作覆盖第一金属垫04的的保护层08时,挡墙结构中靠近显示区域AA’和远离显示区域AA’的保护层08均只出现两个坡度角A,因此再制作覆盖保护层08的封装层06时,封装层06中靠近显示区域AA’和远离显示区域AA’的部分也均只出现两个坡度角A,因此与相关技术(图1的挡墙结构中靠近显示区域AA’和远离显示区域AA’的封装层06均出现了四个坡度角A)相比,坡度角A的个数明显减少,即减少了应力集中处,进而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产生裂纹的几率,提高显示器件的寿命的问题。 虽然图4所示的只需将第一金属垫04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设置为完全覆盖第一表面aa’,就可以实现在后续工艺中制作覆盖第一金属垫04的保护层08以及制作覆盖保护层08的封装层06时,可以减少封装层06产生的坡度角A的个数,但是在实际制作工艺中,很难实现将第一金属垫04制作成在衬底基板01的正投影全部覆盖与第一金属垫04邻接的绝缘层07的第一表面aa’在衬底基板01的正投影。 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5所示,第一金属垫04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还覆盖绝缘层07中与第一表面aa’相连 的侧面bb’在衬底基板01上的正投影。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与图4所示的相同的效果即减少挡墙结构中靠近显示区域AA’和远离显示区域AA’的保护层08和封装层06中坡度角A的个数,并且制作工艺很容易实现。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第一金属垫的厚度可以为0.2μm-0.3μm,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第二金属垫的厚度可以为0.2μm-0.3μm,在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2至图5所示,第一金属垫04与源漏极可以同层设置,即第一金属垫04的图形和位于显示区域的驱动晶体管的源漏极的图形是采用同一材料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这样,可以简化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降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减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如图2至图5所示,第二金属垫02可以与栅电极同层设置,即第二金属垫02的图形和位于显示区域的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的图形是采用同一材料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这样,可以简化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降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减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中,还包括其它功能性膜层,该功能性膜层与相关技术中相同,在此不做详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形成至少两个金属垫,该至少两个金属垫包括:第一金属垫和第二金属垫,第一金属垫和第二金属垫位于衬底基板的同一侧,且第一金属垫与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金属与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 以及在第一金属垫与第二金属垫之间形成完全覆盖第二金属垫的绝缘层; 其中,绝缘层覆盖且远离第二金属垫的平面为第一表面,第一金属垫至少覆盖第一表面靠近显示区域的边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通过在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挡墙结构来防止非显示区域产生裂纹扩散至显示区域,并且为了避免在后续工艺中制作覆盖全部挡墙结构的膜层产生的坡度角较多而导致在后续工艺中若出现操作不当使显示面板受到冲击,或者在进行封装盖板贴合时,在这些坡度角位置处容易产生裂纹,故本公开通过将第一金属垫设置为至少覆盖第一表面靠近显示区域的边界,这样在后续工艺中制作覆盖各金属垫的其它膜层时可以减少产生坡度角的个数,从而减少应力集中处,进而降低显示面板产生裂纹的几率,提高显示器件的寿命。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第一金属垫与源漏极的图形。这样,可以简化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降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减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第二金属垫与栅电极的图形。这样,可以简化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降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减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下面以图5所示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结构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5所示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步骤如下: (1)在衬底基板01的非显示区域BB’上形成第二金属垫02,如图6a所示; (2)在形成有第二金属垫02的衬底基板01上形成全部覆盖第二金属垫02的绝缘层07,如图6b所示;具体地,第二金属垫02可以与位于显示区域AA’的驱动晶体管的栅电极(在图中未具体示出)同层设置,即第二金属垫02的图形和栅电极的图形是采用同一材料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这样,可以简化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降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减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3)在形成有绝缘层07的衬底基板01上形成第一金属垫04,其中绝缘层07覆盖且远离第二金属垫02的平面为第一表面aa’,第一金属垫04至少覆盖第一表面aa’靠近显示区域AA’的边界,如图6c所示;具体地,第一金属垫04的图形和位于显示区域AA’的驱动晶体管的源漏极(在图中未具体示出)的图形是采用同一材料通过同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这样,可以简化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降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减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4)在形成有第一金属垫04的衬底基板01上形成保护层08,如图6d所示; (5)在形成有保护层08的衬底基板01上形成封装层06,如图5所示。 通过上述步骤(1)-(5)即可得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5所示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构图工艺可只包括光刻工艺,或,也可以包括光刻工艺与刻蚀步骤,同时还可以包括打印、喷墨等其他用于形成预定图形的工艺;光刻工艺是指包括成膜、曝光、显影等工艺过程的利用光刻胶、掩模板、曝光机等形成图形的工艺。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本公开中所形成的结构选择相应的构图工艺。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电致发光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实施,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在具体实施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在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挡墙结构来防止非显示区域产生裂纹扩散至显示区域,并且为了避免在后续工艺中制作覆盖全部挡墙结构的膜层产生的坡度角较多而导致在后续工艺中若出现操作不当使显示面板受到冲击,或者在进行封装盖板贴合时,在这些坡度角位置处容易产生裂纹,故本公开通过将第一金属垫设置为至少覆盖第一表面靠近显示区域的边界,这样在后续工艺中制作覆盖各金属垫的其它膜层时可以减少产生坡度角的个数,从而减少应力集中处,进而降低显示面板产生裂纹的几率,提高显示器件的寿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The present disclosure provides a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comprises a display region and a non-display region surrounding the display region. The non-display region has a barrier wall structure on a base substrate. The barrier wall structur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metal pads and an insulation layer stacked together, and the at least two metal pads comprise a first metal pad and a second metal pad. The first metal pad and the second metal pad are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base substrat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metal pad and the base substrate is great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econd metal pad and the base substrate. The insulation layer is between the first metal pad and the second metal pad, and covers the second metal pad completely, wherein a surface of the insulation layer covering and facing away from the second metal pad is a first surface, and the first metal pad at least covers a periphery of the first surface adjacent to the display region. This configuration reduces the number of created step corners, there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stress focus locations, and lowering the probability of crack formation in display panels.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中,包括显示区域和包围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在所述非显示区域具有位于衬底基板上的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金属垫以及绝缘层,所述至少两个金属垫包括:第一金属垫和第二金属垫; 所述第一金属垫和所述第二金属垫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金属垫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金属垫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垫与所述第二金属垫之间,且所述绝缘层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垫; 其中,所述绝缘层覆盖且远离所述第二金属垫的平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垫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界。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垫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垫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还覆盖所述绝缘层中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的侧面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挡墙结构,还包括:覆盖各所述金属垫的保护层。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覆盖所述保护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封装层。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金属垫为两个。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垫与源漏极同层设置。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中,除了第一金属垫之外的金属垫与栅电极同层设置。 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包括: 在衬底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形成至少两个金属垫,所述至少两个金属垫包括:第一金属垫和第二金属垫,所述第一金属垫和所述第二金属垫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金属垫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金属与所述衬底基板之间的距离; 以及在所述第一金属垫与所述第二金属垫之间形成完全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垫的绝缘层; 其中,所述绝缘层覆盖且远离所述第二金属垫的平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垫至少覆盖所述第一表面靠近所述显示区域的边界。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垫与源漏极的图形。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所述第二金属垫与栅电极的图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附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